2020年12月24日 星期四

【擊退濕疹】兩子女受盡濕疹折磨 揭「黑心」洗衣機為致敏幫兇

「真係估唔到咁污糟!」媽媽Emily的兩名子女自小飽受濕疹折磨,面部、手腳皮膚紅腫,痕癢難當,看西醫、改善飲食等仍未能解決,及後始發現家中的「黑心」洗衣機是致敏幫兇,送往清洗時發現內部積聚大量污垢及霉菌,洗衣機經清洗後子女濕疹情況才有所改善。專家指出環境潮濕、過量使用洗衣液均令洗衣機容易積聚污垢,建議因應家庭使用習慣定期清潔。


Emily育有2歲女兒及4歲半兒子,兩名子女出生時已患上濕疹,「當時兒子濕疹發作主要在頭部,包括面部及耳朵等,女兒的情況較嚴重,全面、全身都有!」Emily坦言,初時發現子女有濕疹甚為擔憂,嘗試很多不同方法去解決,包括看西醫、從飲食、衣服清潔及選用的洗衣液牌子等著手,被鋪經常更換,十分注重家居衛生,惟情況卻未見改善。


洗衣機外貌清淨 內部積滿污垢


直至前年,Emily得悉骯髒的洗衣機有機會是濕疹致敏幫兇,遂將當時用了約2年的前置式洗衣機(俗稱「大眼仔」)送往檢查及清洗。雖然洗衣機外貌新淨,但清潔公司拆開後,內桶污垢即無所遁形,最嚴重之處為內桶背部,積聚大量猶如紫菜般的污漬,粉格上蓋亦有大量污垢,黑色積聚物須幾乎令水管塞住。



一年後再變「黑心」


經清潔後洗衣機煥然一新,及後子女濕疹終有改善,現時皮膚紅腫及痕癢情況減少,才令Emily稍為安心,但仍需繼續保持子女及家居清潔。她坦言改善濕疹不能靠單一方法,清潔洗衣機是其中之一,故去年12月她再將洗衣機送往清潔,發現內部又變「黑心」,決定以後每年定期送往清洗。


疑環境潮濕所致


Green 3洗衣機維修公司創辦人盧伯樂指出,由於事主將洗衣機長期放在廚房鋅蓋底,環境較潮濕,使用後未有打開讓其盡快風乾,加上使用過量洗衣粉,皮屑、毛髮、洗衣液或柔順劑殘餘物積聚,容易形成污垢及霉菌。


「客人一般看到膠圈變黑才知道洗衣機不清潔,但其實內桶及背後看不見的位置才是最嚴重的部分。」盧伯樂指出,多久清潔一次洗衣機,需視乎家庭使用習慣,如家庭成員戶外活動較多、衣服較骯髒、家中有兒童、有養寵物或家庭成員較多,則建議1年至1年半清潔一次;如一般情侶每周只清洗1、2次衣服,則可以2年至2年半才清潔一次。



皮膚科專科醫生史泰祖指出,濕疹可由多種致敏原引起,包括麈蟎、動物毛髮等,霉菌是其中之一,由於環境潮濕容易令霉菌滋生,令洗衣機成為細菌溫床,清洗時反而令衣物沾上霉菌,穿上時容易引起敏感。史泰祖提醒濕疹患者,除了要保持洗衣機清潔外,洗衫後應盡快晾曬,避免繼續放在機內,衣服亦應晾乾才穿著。但他強調濕疹一般非由單一因素引起,故不能由單一方法解決,建議患者要從飲食、個人及家居清潔等著手,如有需要應同時配合適當療程治理。









資料來源: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2258342/%E3%80%90%E6%93%8A%E9%80%80%E6%BF%95%E7%96%B9%E3%80%91%E5%85%A9%E5%AD%90%E5%A5%B3%E5%8F%97%E7%9B%A1%E6%BF%95%E7%96%B9%E6%8A%98%E7%A3%A8%20%E6%8F%AD%E3%80%8C%E9%BB%91%E5%BF%83%E3%80%8D%E6%B4%97%E8%A1%A3%E6%A9%9F%E7%82%BA%E8%87%B4%E6%95%8F%E5%B9%AB%E5%85%87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12月7日 星期一

一個可以致命的過敏反應

過敏性休克

過敏性休克是一種速發型及嚴重的全身過敏反應,如得不到正確治療,可以致命。患者可在接觸致敏原數秒至數分鐘後發病,主要導致原因為:食物、蟲咬和藥物過敏。

嚴重的過敏反應會引致過敏性休克,導致血壓急速下降,引起暈眩的感覺,甚至令患者失去知覺,以及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過敏性休克需要即時醫療救護,包括注射腎上腺素並送入急症室。



過敏性休克可出現的症狀

<神經系統>            <眼部>             <消化系統>             <肺部>                   <皮膚>

腦部                        •眼部腫脹        口腔                          •咳嗽不止                •變蒼白或泛藍 

•頭痛                                                •嘴唇及舌頭腫脹     •氣速 / 喘氣            痕癢 

•感到不安                                        •口內有金屬味道     •呼吸困難               •發熱

•焦慮情緒                                         喉嚨                         •胸口痛或繃緊       •泛紅 / 出疹 

•虛脫                                                 •喉嚨痛                                                     •腫脹

•休克 / 失去知覺                             •吞嚥困難                                                 •蕁麻疹

肌肉                                                 •說話困難                                                 (不經常出現)

•疲倦                                                •聲音嘶啞

•肢體無力                                        •腫大                                                        <心臟>

                                                         •綳緊                                                          •血壓降低

                                                          腸胃                                                         •心跳加速或減慢

                                                        •作嘔 / 嘔吐

                                                        •肚痛

                                                        •抽筋

                                                        •肚瀉


你要知道關於過敏性休克的事情:

•即使極少量的致敏原也可以引起過敏反應

•過敏性休克通常會發生在數秒至數分鐘內,也可以2-4小時後才發生

•呼吸困難和血壓降低為最危險的症狀,如不正確處理,可以致命

•接觸致敏原後要小心觀察,必要時注射腎上腺素及送院治理

•過敏反應的嚴重性和發展完全不能預料

•發生過敏性休克要立即注射腎上腺素,一刻也不能猶豫

•注射腎上腺素5-15分鐘後如症狀持續,應進行第二次注射


腎上腺素是什麼?

腎 上 腺 素 ( a d r e n a l i n e /epinephrine)是人體內自然分泌的物質。注射腎上腺素為緊

急治療過敏性休克的主要方法。腎上腺素自助注射器,俗稱過敏急救筆或救命針,可給不

懂使用針筒注射的人也可以給病人快捷簡單地進行急救。










資料來源:http://www.allergyhk.org/wp-content/uploads/2019/06/update%E9%81%8E%E6%95%8F%E6%80%A7%E4%BC%91%E5%85%8B.pdf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11月13日 星期五

蟎可敵

 


蟎可敵

唯一經臨床研究證明可以100%阻擋塵蟎進出,

專為以下人士而設:

  • 過敏性濕疹、過敏性哮喘或鼻敏感的患者
  • 遠離塵蟎,尤其是居住在炎熱潮濕的地區
    (香港, 澳門, 南中國)
  • 改善睡眠質素

因家居塵蟎主要居住於床褥、枕頭、被單、地毯、毛公仔和梳化等地方,使用防塵蟎套是可減少患者接觸塵蟎的有效方法。塵蟎致敏原直徑約7 微米,換言之,MITE PROTEX 選用的微纖維物料針孔直徑約5微米,便可有效地阻隔塵蟎致敏原。

使用高針數編織原理,因此質地光滑,絕無塑料和化學成分,大概每一個月清洗一次,機洗及乾衣機也可以。



什麼是塵蟎?

塵蟎是需要依靠吸收空氣內的水份來維持生命,因此,濕度與氣溫對塵蟎滋生可謂非常重要,當室內溫度達25度,濕度達55%-75%時,是塵蟎滋生的最佳環境,在這情況下,塵蟎由卵到成年期約15日。

塵蟎糞便內的酵素含有極高致敏原,
可溶解人體皮膚層或黏膜表層的蛋白質,滲透入黏膜或皮膚內導致敏感。

塵蟎是扁蝨類的生物,體積直徑約0.02 mm,肉眼看不到的,跟蜘蛛有親戚關係,但與昆蟲無關,所以殺蟲水對塵蟎是不能產生效用的。


如何減少塵蟎致敏原

想有效地減少塵蟎致敏原,首先要減少活生生的塵蟎及塵蟎致敏原(塵蟎糞便),以及避免與塵蟎致敏原接觸,由於塵蟎是依靠濕氣生存,所以,將室內的濕度調低於50%,便可有效控制塵蟎。


防塵蟎套


防塵蟎套是可減少患者接觸致敏原的一個有效方法,

因家居塵蟎主要居住於床褥、枕頭、被單、地毯、毛公仔和梳化等地方,使用微纖維(microfiber) 的防塵蟎套,有助減少患者對塵蟎的接觸。塵蟎致敏原(塵蟎糞便) 的體積直徑約7 µm微米(0.007 mm),換言之,MITE PROTEX 選用的物料針孔直徑約5-6 µm(微米),便可有效地阻隔塵蟎致敏原。

提醒一下,不是所有的防塵蟎套都同樣有效,建議購買一些有臨床試驗及學術研究的防蟎產品,防塵蟎套大概每4個星期清洗一次。

對於一些不可用熱力處理的物件

如公仔、玩具等,可用冷凍方法,即把物件放在攝氏零下的冰箱內儲存24小時,可將塵蟎凍死,然後再用冷水洗走塵蟎的屍體和它的糞便,而乾洗亦是殺死塵蟎的方法之一,但未必能夠清洗已經存在的塵蟎致敏原。

羽毛枕

最後,不少人都誤以為羽毛枕頭較容易引起敏感。有研究發現,乳膠和其他物料所製造的枕頭,造成敏感的機會比羽毛枕頭多5-8倍,因羽毛枕的外層質素比較高,能較有效隔離致敏原,所以產生敏感的機會亦減低了。


地毯

-塵蟎的潛藏聖地


地毯是塵蟎藏匿的地方,當家居的濕度較高時,地毯所引起的問題亦會較嚴重,若有需要使用地毯,應盡量選用物質稀疏,使塵蟎難以潛藏。市面上有數種化學物料聲稱可以處理塵蟎,但到目前為止,尚沒有非常有效的殺蟎物料或減少地毯塵蟎致敏原的化學物料,所以妥善的方法還是放棄使用地毯吧

吸塵機


家居使用吸塵機十分普遍,但選購時最好裝上高效率的過濾網,鑑於一般的吸塵袋出口直徑大於10µm(0.01 mm),塵蟎的致敏原(0.007 mm)可透過吸塵袋的出口位置返回空氣中,而高效率的過濾網可過濾1µm(0.001 mm)以下的微粒,能有效地阻隔致敏原。


塵蟎脫敏治療


脫敏治療對於以下過敏性狀況有明顯改善:

  • 過敏性鼻炎

  • 過敏性哮喘

  • 過敏性結膜炎(眼敏感)

脫敏治療對於以下過敏性狀況有改善:

  • 過敏性皮炎


  • 愈來愈多研究證明顯示,及早開始脫敏治療能減低幼兒長大後出現哮喘的機會。脫敏治療對於濕疹、復發性中耳炎這兩種過敏症患者亦有幫助。部份患異位性皮膚炎而未有接受治療的兒童,將來亦有可能出現哮喘。

    舌下脫敏口服液內有特定份量的致敏原,有助患者體內逐漸建立免疫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免疫治療後,當患者再接觸到同類的致敏原,所產生的過敏反應會大大減弱。在其他國家,特別是歐洲,舌下免疫治療愈來愈普遍。超過50篇安慰劑對照臨床研究文獻已在期刊發表。

    舌下脫敏液只需每日服用一次,患者可以安在家中服藥,無需定時到診所覆診。

資料來源:https://anti-mit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10月15日 星期四

半歲B食炒蛋嘴唇發紫休克 全身紅腫出疹揭食物過敏

 食物敏感後果可大可小!台灣一名男嬰日前進食炒蛋後,突然全身腫脹、意識模糊,隨後更陷於休克,送院搶救揭發患有食物過敏,對蛋製品敏感引發休克。

據台媒報道,當地一名5個月大男嬰,日前被母親餵食2至3口「九層塔炒蛋」,約半小時後開始吵鬧,逐漸全身腫脹、嘴唇變紫,隨後便意識模糊,送院途中更出現呼吸困難及休克,醫方及時使用腎上腺素及相關藥物急救,才得以保住男嬰性命。

主診醫生兒童過敏免疫科主任蔡易晉指出,男嬰經診斷後證實為過敏體質,確診是因進食蛋製品食物引發過敏性休克。

敏感致舌頭腫脹可影響呼吸

兒科專科醫生李家仁接受《晴報》訪問時指出,在任何年齡均有機會出現食物敏感,通常患過敏體質的嬰兒在1歲後便會自然康復。患者病發時一般會出現紅疹及痕癢是較普遍及輕微的敏感反應,如出現嘴唇及舌頭腫脹,以及呼吸困難,即代表敏感嚴重,舌頭腫脹影響呼吸甚至窒息,應盡快求醫。

李家仁醫生續指,不少人認為自己有食物過敏,便透過「食物敏感測試」找出致敏原,當發現自己對某些食物的過敏指數偏高,便會遠離這些食物。然而,他提醒此類測試未必準確,因為有50%曾接受過敏測試的人,對食物反應呈陽性,但未必對這些食物有敏感,所以要確定是否過敏,不能單靠過敏測試報告,必須要從日常生活入手,記錄有關過敏反應。一般而言,雞蛋、牛奶、蝦、蟹、花生醬等都是常見致敏原。

李家仁醫生建議,家長餵小朋友進食從未食過的食物時,可以分時段或少量進食,以便找出致敏源及減低敏感引起的症狀。
兩歲前幼兒過敏很常見

根據衞生署資料顯示,較常見引起幼兒食物敏感的食物包括牛奶、蛋、魚、甲殼類海產、果仁、花生、小麥、黃豆及某些食物添加劑。這些過敏反應(hypersensitivity)會帶來了身體不適及危險。雞蛋敏感(Egg allergy)是一種常見的幼兒敏感,常見於兩歲前的幼兒,過敏徵狀包括皮膚紅腫、面腫、肚瀉、嘔吐、氣喘及呼吸困難等,雞蛋敏感的患者應避免雞蛋及含有雞蛋的食物。

家長應對致敏物有清晰了解及清楚其來源,除了要讓幼兒避免食雞蛋外,還須要注意隱藏於很多加工及預先製作食物中的雞蛋,例如:蛋糕、麵包、蛋黃醬及大部分西式甜品等。所以進食前請先細閱食物標籤來了解食物所含的成分。





資料來源: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2479166/%E5%8D%8A%E6%AD%B2B%E9%A3%9F%E7%82%92%E8%9B%8B%E5%98%B4%E5%94%87%E7%99%BC%E7%B4%AB%E4%BC%91%E5%85%8B%20%E5%85%A8%E8%BA%AB%E7%B4%85%E8%85%AB%E5%87%BA%E7%96%B9%E6%8F%AD%E9%A3%9F%E7%89%A9%E9%81%8E%E6%95%8F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9月22日 星期二

皮膚斑貼?抽血? 測試尋過敏源頭

濕疹 是由免疫系統失調所引發,屬混合性過敏反應其中一種,成因主要是受環境或食物的致敏原刺激所引致,包括塵蟎、金屬或食物等。皮膚科專科醫生建議,患者若估計是在進食特定食物後或身體某位置特別容易發作,可嘗試透過 #皮膚斑貼測試(Skin Patch Test)或抽血測試,避開高危致敏原改善病情。

過敏分內外兩種

濕疹與病人本身免疫系統異常敏感息息相關,故臨床上要「斷尾」幾乎不可能,要避免發作,避開致敏原十分重要。由於過敏可分為外在接觸性及內在,需靠病人多加留意,「例如食咗海鮮會成身紅,就好清晰要避開;身上得條頸容易紅腫發作,就要注意係咪戴咗金屬等飾物引致敏感,誘發濕疹」。

現時市面上分別有皮膚斑貼測試或抽血測試,檢驗患者對不同食物或物料是否有過敏反應。較常見的接觸性過敏原包括塵蟎、金屬及羊毛等,入冬後拿出已放置半年的衣物時,應先清理堆積的塵埃,平日在家亦應避免放置易「甩毛」的玩偶,保持空間清潔,減低接觸性過敏機率。 (來源: 蘋果日報)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allergyhongkong/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8月20日 星期四

熟吃鮮蠔減過敏

部分人食海鮮會產生嚴重過敏反應。台灣《華人健康網》引述研究指,生蠔引起過敏原因之一是含有「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但經烹煮後可減低原肌球蛋白數量,有助紓緩過敏反應。


馬來西亞有研究討論不同烹調溫度,對帶殼類海鮮的原肌球蛋白破壞程度。研究人員抽取20個證實會對蠔過敏的患者血清,再按四種烹調方式,即水煮、炸、烤及生蠔,添加於血清樣本中,再分析原肌球蛋白含量,發現熟蠔的原肌球蛋白數量較少。









參考資料:  http://www.skypost.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7月16日 星期四

食物敏感機率 濕疹童高4倍

食物敏感患者一旦接觸致敏原,輕則痕癢、重則可致休克,專科醫生指,近年有研究顯示,若兒童有中度至嚴重濕疹,患上食物敏感的機會較正常兒童高2至4倍。現時有新一代過敏測試,幫助識別患者致敏原。團體希望社會大眾關注食物敏感,需要時為患者提供適當協助。
古太幼子現年6歲,出生已患有濕疹、哮喘和鼻敏感,1歲時曾喝花生湯,之後出現風癩,但家人未有為意。直到3歲,一次家人前往茶樓用膳點了腸粉,沾了含花生的醬料後放到幼子唇邊,他立時表示不願進食,一段時間後嘴唇腫脹成「孖膶腸」,前往醫院確診嚴重食物敏感。
香港過敏協會顧問、兒科專科醫生莊俊賢表示,根據以往調查,香港約有4至5%的兒童患食物敏感,嚴重者接觸少至1粒花生已可誘發症狀,包括痕癢、出疹、面部或舌部腫脹,甚至引致呼吸困難和過敏性休克。他指,食物過敏者或同時患濕疹、哮喘及鼻敏感,有海外研究顯示,若18歲以下兒童患有中度至嚴重濕疹,患食物敏感機會比正常兒童高2至4倍
新血液測試 助識別特定致敏原
現時診斷食物過敏可透過病史、皮膚點刺試驗等,莊稱,新一代血液測試可檢驗蛋白質本身性質,辨別特定致敏原,同時幫助患者及早了解日後病發機會,並建議家長應及早讓幼童逐漸接觸不同類型食物,長遠可減低致敏機會。香港過敏協會副主席吳碧儀續說,患者日常進食易因欠缺標示,誤點致敏食物,呼籲食肆及航空公司註明餐單成分。
資料來源: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6月16日 星期二

中藥也會引發過敏!動物性中藥發生率較高




中藥一般可分為植物藥、動物藥和礦物藥,可能會導致過敏的中草藥有100多種,其中,動物性、昆蟲類中藥比植物性藥物,更容易產生過敏反應。以下列出容易導致過敏中藥材:

植物類中藥:魚腥草、穿心蓮、板藍根、丹參、蒼耳子、熟地、柴胡等易引起過敏。

動物類中藥:水蛭、蟾蜍等較易引起過敏反應。

礦物類中藥:冰片、雄黃、石膏等也可引起過敏反應。

具光敏性中藥:補骨脂、白芷、天竺黃、荊芥、防風、沙參等,患者服用後對光敏感性增加,容易出現日光性皮炎等過敏反應。




資料來源: www.allergic-rhinitis.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6月4日 星期四

公立醫院缺成人過敏專科 病人感徬徨

【本報港聞部報道】香港過敏協會發現目前公立醫療服務,缺乏成人過敏症病人專科支援。成人過敏症病人,特別是有過敏性休克風險,只可向私家醫療服務求診,經濟困難者則求診無門。由於目前公立醫院並沒有過敏專科,讓有過敏性休克風險的病人診治,成人過敏病人成爲醫療人球,或需於其他專科繼續接受非過敏專科治療,令病人徬徨無助。

病人當人球 不停遭轉介
在近期向該會救助個案中,一名嚴重過敏症病人,由公立醫院皮膚科被轉介到另一公立醫院的内科,但卻被拒收,理由是該醫院沒有過敏專科醫生,當病人查詢其他醫院過敏專科資料時,卻被告知要自己致電各醫院查詢。

過敏兒長大後難找支援
香港過敏協會昨日表示,有多項過敏症的病人,需要造訪不同專科,例如同時患有濕疹、鼻敏感、眼過敏的病人便分別要造訪皮膚科、耳鼻喉科和眼科,非常浪費病人時間和政府資源。即使這些症狀都是同一個病因,基本上可由過敏專科醫生一拼處理。香港現時約有5%兒童患有過敏症,雖然現時公立兒科有提供過敏科服務,但現時政府並沒有設立成人過敏專科診所。這些過敏兒童長大後,如何繼續得到適當治療令很多家長擔心,香港過敏協會明白這問題非一朝一夕可解決,但希望政府可以儘快進行處理。

為改善目前情況,香港過敏科醫學會近期撰寫一份報告,提出多項建議,包括聘請海外的專才、重新調配資源、建立至少兩間兼有多個專職醫療人才的過敏中心去提供領導服務,以及爭取達致過敏科對人口比例維持1比10萬。這至少需要16名兒科過敏科醫生及54名成人過敏科醫生。




                 

                   

參考資料: https://www.singpao.com.hk/index.php?fi=news1&id=49359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5月25日 星期一

公院缺“過敏專科” 病人求診無門

【大公報訊】記者朱樂怡報道:香港公立醫院不設成人過敏專科,有嚴重過敏病患者表示,獲私家醫生確診需隨身帶備緊急藥物“救命針”,但到公院配藥時,竟因為“無呢科(過敏科)”而被拒轉介,要自行查詢多個部門後才獲處方藥物,頓感求診無門。香港過敏協會昨日指出,公院兒科設過敏專科,但病人于成年後便求診無門,希望香港聘請海外專才,增加過敏專科醫生。
  過敏病人遭拒絕轉介
  麥女士於六年前食了兩粒花生糖,引致“封喉”,求診後發現患有花生過敏,她其後雖已戒口,但濕疹變得更嚴重。她到公院求診,但“治標不治本”,只獲處方藥物紓緩濕疹症狀,卻未能找出病因。她自行到私家診所接受血液測試,發現原來是對很多物質有過敏反應,包括洋葱、蒜頭、蘋果及塵蟎等,令濕疹病情加劇。
  私家醫生根據麥女士的檢測報告,診斷她屬嚴重過敏,隨時有過敏性休克,或引致呼吸困難等風險,故寫信轉介她到公立醫院配備“腎上腺素注射器(救命針)”,以作不時之需。但公院竟稱沒有過敏專科,拒絕轉介,麥女士自行查詢多間醫院後,終於在四個月後,獲一間公院的內科醫生處方藥物。
  一醫生服務117萬人
  香港過敏科學會主席李德康表示,過敏專科通常提供脱敏治療,雖然不能令病症斷尾,但可令過敏症在隔十多年後才翻發。不過,本港現只有八名兒童過敏醫生及兩名成人過敏專科醫生,平均一名過敏科醫生要服務117萬人口,大幅落後其他地區如日本、菲律賓及澳洲等。
  兒子患有嚴重過敏的香港過敏協會會長林紅稱,本港公立醫院設有兒童過敏專科,一向有為兒子提供營養飲食的建議,但兒子現已16歲,未知18歲後可轉介至哪一科繼續監察病情,感到彷徨。
  李德康建議,當局聘請海外專才,並增強培訓專業醫護人員,爭取達至過敏醫生對人口比例維持在一比十萬,即至少16名兒科過敏醫生及54名成人醫生,以改善本港過敏症的醫療服務。
         李德康醫生(左)及林紅建議當局改善本港過敏症的醫療服務/大公報記者朱樂怡攝
參考資料: http://news.takungpao.com.hk/paper/q/2017/1018/3504033.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5月18日 星期一

免疫治療脫敏復發率低

【本報訊】要擺脫嚴重食物敏感為生活帶來的困擾,患者可以考慮接受治療根治。兒童免疫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何學工表示,免疫治療近年逐漸興起,成為治療各類敏感病症的方法,主要分為於皮下注射免疫藥物的免疫注射,及於舌底滴上含致敏原溶液的舌下脫敏治療。免疫治療對兒童及成人同樣有效,最適合傳統療法療效不理想的病人,能在療程中逐漸建立正常的免疫力,副作用十分罕見,而且治療後復發機率較低。

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在幼兒一歲前,家長可以採取不同方法預防子女患上食物敏感。兒科專科醫生莊俊賢建議,幼兒五至六個月大時,家長可在子女膳食中加入煮熟的雞蛋,對於四至12個月大的幼兒,則可適量餵食花生醬等含花生成份的食物,預防患上雞蛋和花生過敏。

準媽媽餵哺母乳至幼兒六個月大,有助預防子女患上食物過敏。由於濕疹是引發食物過敏的高危因素之一,家長應積極控制子女的濕疹病情。但他提醒家長,如子女已經對雞蛋和花生過敏,食用後或會產生不良反應,家長最好先徵求醫生的意見,才計劃調整日常膳食。



何學工(左)建議食物敏感者接受脫敏治療。張柏基攝



資料來源: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612/20701556?fbclid=IwAR32APwrMy9tLT79FDeS81Y1BW5HDzt7f5-Aqgv9Gm3OuaGvYSFDUYOKbdU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2020年5月11日 星期一

食物過敏 戒口不治本 4個月大起細嚼 抗敏力更強 (下)

食物過敏是一種免疫疾病,引致過敏的物質一般為蛋白質或含醣蛋白,對大部分人無害,但過敏病患者的免疫系統卻會誤認為有害物質。患者一旦接觸這些物質,體內即會產生稱為免疫球蛋白(IgE)的特殊抗體,並與致敏物質產生反應,繼而刺激人體釋放引發各種徵狀的化學物質。免疫球蛋白(又稱為「過敏抗體」)是引發過敏反應的重要媒介,免疫系統會為了嘗試保護身體而開始產生IgE,IgE抗體會留在體內,並在患者下次接觸到這種過敏物質時產生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管收窄、血壓下降、皮膚痕癢、紅腫等,嚴重的更會危及性命。

訓練黃金期:4個月至1歲

至於什麼時間開始讓嬰兒進食含致敏原食物,以預防過敏?雖然世界衛生組織有指引指,最理想是以純母乳餵哺嬰兒至6個月大,隨後才逐漸添加適量的固體食物,但由於嬰兒自4個月至1歲是「預防食物過敏的黃金期」,接受能力較高,媽媽可以於這段期間讓嬰兒「多嘗幾款」含致敏原的固體食物,好讓他們「打個底」,以預防日後對特定食物過敏。

逐少試食過敏食物 隔2日轉款


建議開始時,可先試幾款不是常見會引起過敏的食物,如瓜類熬成的湯,再慢慢讓他們進食雞蛋(開始時可從蛋黃開始進食,逐漸改為1/8個雞蛋至1/4個雞蛋)、花生湯、花生糊等。而過往傳統的說法是每種致敏原食物要吃一星期才可轉下一種,但其實「時間有限」,只得8個月,建議每款食物吃兩天便轉一種,好讓嬰兒接受更多類型的食物。

我的兒子也是4個月大開始進食固體食物。當然,這些固體食物只能視為小吃,並不能取代母乳作主食。值得留意的是,以母乳餵哺的嬰兒,若要試飲牛奶,則最好1歲後才嘗試。

在試食過程中,如果小朋友出現皮疹、蕁麻疹、皮膚痕癢,就應停止進食該種食物並盡快求醫,由醫生診斷是否因過敏引起的徵狀。

■知多啲

母乳媽媽與啡無緣?

「既然毋須特別戒口,提早讓嬰兒接觸致敏食物可以預防過敏,餵哺母乳的媽媽,是否咖啡都可以飲?」雖然研究指出媽媽們不用特別戒口,亦可提早讓嬰兒攝取含致敏原的食物,但嬰兒愈小,對咖啡因分解的能力就愈低,為免對嬰兒的腦部發展造成影響或是不肯入睡,媽媽們在寶寶6個月大前還是暫時忍口,待寶寶6個月後,媽媽才可偶然淺嘗。




                                                         



資料來源:  明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5月8日 星期五

食物過敏 戒口不治本 4個月大起細嚼 抗敏力更強 (上)

對付食物敏感,「避之則吉」是一直以來的大原則。然而,早前權威醫學期刊《新英倫醫學雜誌》發表一篇研究報告,跟大眾認知剛剛相反。研究發現嬰兒自4個月大開始,進食含有花生的食物至5歲,反而有助他們預防花生過敏。

媽媽們隨即有一連串疑問﹕餵哺母乳的媽媽,是否從此不用戒口?其他容易致敏的食物,是否亦要盡早餵食?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以純母乳餵哺嬰兒至6個月大,那是否6個月大才開始餵哺容易致敏的食物?

「牛肉、海鮮、花生等全部都唔食得,唔係BB會皮膚敏感㗎,係都等佢哋一歲先啦!」不少媽媽,對這句說話都不會感到陌生,因為擔心嚴重食物敏感會危及性命。

其實,戒口不止是中國人傳統,外國亦有這套說法。由於擔心嬰兒過早接觸致敏原食物會導致體質過敏,因此很多媽媽自懷孕開始戒口,餵哺母乳期間亦不敢貪吃,直至嬰兒斷奶後才「任務完成」,大吃特吃。

的確,媽媽攝取的食物會影響嬰兒接收的營養,而選擇餵哺母乳的媽媽更甚,因此媽媽們的擔心不無道理。

《新英倫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在2015年發表名為Learning Early About Peanut(LEAP)的研究,於2006至2009年期間找來530名,介乎4至11個月大的嬰兒,接受為期6年的追蹤研究。研究先為嬰兒做皮膚花生過敏測試,按測試結果把他們分成陽性組和陰性組,每組再隨機分為攝取花生組及不攝取花生組,即總共4個組別。當中攝取花生組的嬰兒,不論皮膚花生過敏測試呈陽性或陰性,也於每星期攝取約6克的花生蛋白質,直至5歲大為止。

研究:抗敏效果有持續力


結果顯示,同屬皮膚花生過敏測試呈陽性,不攝取花生組中有35.3%的小孩對花生過敏,而攝取花生組的只有10.6%,過敏現象少了七成。另外,同屬皮膚花生過敏測試呈陰性的小孩,不攝取花生組有13.7%對花生過敏,攝取花生組的則有1.9%。

為再次引證嬰兒較早進食含有花生的食物,有助預防花生過敏,4個組別的小孩於5歲後停止攝取花生蛋白質,1年後再接受皮膚花生過敏測試。結果不攝取花生組別的過敏率為18.6%,有攝取花生組別的則為4.8%,對花生過敏的比例未有顯著增加,說明這預防過敏的方法有一定的持續性。雖然長遠的效果仍有待證實,但是次研究的確推翻了舊有的想法,令媽媽們十分關注。

「其他致敏食物如﹕雞蛋,是否同一道理?幾時可以給BB食?」不少媽媽得悉這個研究,立即有上述疑問。其實食物過敏又豈止一種食物呢?致敏的食物千奇百怪,除了花生果仁類食物,雞蛋、牛奶、海鮮等的食物過敏都很常見。上述研究雖然只針對花生,但其他致敏原食物致敏的原因亦大致相同。
....... 續






資料來源:  明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4月27日 星期一

免疫治療脫敏復發率低

【本報訊】要擺脫嚴重食物敏感為生活帶來的困擾,患者可以考慮接受治療根治。兒童免疫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何學工表示,免疫治療近年逐漸興起,成為治療各類敏感病症的方法,主要分為於皮下注射免疫藥物的免疫注射,及於舌底滴上含致敏原溶液的舌下脫敏治療。免疫治療對兒童及成人同樣有效,最適合傳統療法療效不理想的病人,能在療程中逐漸建立正常的免疫力,副作用十分罕見,而且治療後復發機率較低。

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在幼兒一歲前,家長可以採取不同方法預防子女患上食物敏感。兒科專科醫生莊俊賢建議,幼兒五至六個月大時,家長可在子女膳食中加入煮熟的雞蛋,對於四至12個月大的幼兒,則可適量餵食花生醬等含花生成份的食物,預防患上雞蛋和花生過敏。

準媽媽餵哺母乳至幼兒六個月大,有助預防子女患上食物過敏。由於濕疹是引發食物過敏的高危因素之一,家長應積極控制子女的濕疹病情。但他提醒家長,如子女已經對雞蛋和花生過敏,食用後或會產生不良反應,家長最好先徵求醫生的意見,才計劃調整日常膳食。



何學工(左)建議食物敏感者接受脫敏治療。張柏基攝



資料來源: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612/20701556?fbclid=IwAR32APwrMy9tLT79FDeS81Y1BW5HDzt7f5-Aqgv9Gm3OuaGvYSFDUYOKbdU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4月20日 星期一

半歲B食炒蛋嘴唇發紫休克 全身紅腫出疹揭食物過敏

食物敏感後果可大可小!台灣一名男嬰日前進食炒蛋後,突然全身腫脹、意識模糊,隨後更陷於休克,送院搶救揭發患有食物過敏,對蛋製品敏感引發休克。

據台媒報道,當地一名5個月大男嬰,日前被母親餵食2至3口「九層塔炒蛋」,約半小時後開始吵鬧,逐漸全身腫脹、嘴唇變紫,隨後便意識模糊,送院途中更出現呼吸困難及休克,醫方及時使用腎上腺素及相關藥物急救,才得以保住男嬰性命。

主診醫生兒童過敏免疫科主任蔡易晉指出,男嬰經診斷後證實為過敏體質,確診是因進食蛋製品食物引發過敏性休克。

敏感致舌頭腫脹可影響呼吸

兒科專科醫生李家仁接受《晴報》訪問時指出,在任何年齡均有機會出現食物敏感,通常患過敏體質的嬰兒在1歲後便會自然康復。患者病發時一般會出現紅疹及痕癢是較普遍及輕微的敏感反應,如出現嘴唇及舌頭腫脹,以及呼吸困難,即代表敏感嚴重,舌頭腫脹影響呼吸甚至窒息,應盡快求醫。

李家仁醫生續指,不少人認為自己有食物過敏,便透過「食物敏感測試」找出致敏原,當發現自己對某些食物的過敏指數偏高,便會遠離這些食物。然而,他提醒此類測試未必準確,因為有50%曾接受過敏測試的人,對食物反應呈陽性,但未必對這些食物有敏感,所以要確定是否過敏,不能單靠過敏測試報告,必須要從日常生活入手,記錄有關過敏反應。一般而言,雞蛋、牛奶、蝦、蟹、花生醬等都是常見致敏原。

李家仁醫生建議,家長餵小朋友進食從未食過的食物時,可以分時段或少量進食,以便找出致敏源及減低敏感引起的症狀。
兩歲前幼兒過敏很常見

根據衞生署資料顯示,較常見引起幼兒食物敏感的食物包括牛奶、蛋、魚、甲殼類海產、果仁、花生、小麥、黃豆及某些食物添加劑。這些過敏反應(hypersensitivity)會帶來了身體不適及危險。雞蛋敏感(Egg allergy)是一種常見的幼兒敏感,常見於兩歲前的幼兒,過敏徵狀包括皮膚紅腫、面腫、肚瀉、嘔吐、氣喘及呼吸困難等,雞蛋敏感的患者應避免雞蛋及含有雞蛋的食物。

家長應對致敏物有清晰了解及清楚其來源,除了要讓幼兒避免食雞蛋外,還須要注意隱藏於很多加工及預先製作食物中的雞蛋,例如:蛋糕、麵包、蛋黃醬及大部分西式甜品等。所以進食前請先細閱食物標籤來了解食物所含的成分。





資料來源: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2479166/%E5%8D%8A%E6%AD%B2B%E9%A3%9F%E7%82%92%E8%9B%8B%E5%98%B4%E5%94%87%E7%99%BC%E7%B4%AB%E4%BC%91%E5%85%8B%20%E5%85%A8%E8%BA%AB%E7%B4%85%E8%85%AB%E5%87%BA%E7%96%B9%E6%8F%AD%E9%A3%9F%E7%89%A9%E9%81%8E%E6%95%8F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4月13日 星期一

皮膚斑貼?抽血? 測試尋過敏源頭


濕疹 是由免疫系統失調所引發,屬混合性過敏反應其中一種,成因主要是受環境或食物的致敏原刺激所引致,包括塵蟎、金屬或食物等。皮膚科專科醫生建議,患者若估計是在進食特定食物後或身體某位置特別容易發作,可嘗試透過 #皮膚斑貼測試(Skin Patch Test)或抽血測試,避開高危致敏原改善病情。

過敏分內外兩種

濕疹與病人本身免疫系統異常敏感息息相關,故臨床上要「斷尾」幾乎不可能,要避免發作,避開致敏原十分重要。由於過敏可分為外在接觸性及內在,需靠病人多加留意,「例如食咗海鮮會成身紅,就好清晰要避開;身上得條頸容易紅腫發作,就要注意係咪戴咗金屬等飾物引致敏感,誘發濕疹」。

現時市面上分別有皮膚斑貼測試或抽血測試,檢驗患者對不同食物或物料是否有過敏反應。較常見的接觸性過敏原包括塵蟎、金屬及羊毛等,入冬後拿出已放置半年的衣物時,應先清理堆積的塵埃,平日在家亦應避免放置易「甩毛」的玩偶,保持空間清潔,減低接觸性過敏機率。 (來源: 蘋果日報)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allergyhongkong/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4月6日 星期一

吃螺肉休克 台灣首例塵蟎蝸牛過敏症

馬偕醫院日前收治一名15歲的女孩,曾因為在夜市吃熱炒螺肉,發生過敏性休克送醫急救。 示意圖/記者鄭清元攝影


吃螺肉也會過敏?馬偕醫院日前收治一名15歲的女孩,曾因在夜市吃熱炒螺肉,發生過敏性休克送醫急救。日前與家人吃牛排時,牛排旁的小菜恰好也是螺肉,吃下一口馬上過敏,就醫經證實是國際少見的塵蟎蝸牛過敏症候群,初步判定她是台灣第一例。

馬偕兒童醫院過敏免疫科資深主治醫師徐世達說,這名女孩第一次發病時,是吃熱炒,當天菜色多元,家人難以確定過敏原因,沒想到日前再次吃到螺肉就過敏,經過過敏原檢驗後證實是螺肉過敏。

徐世達說,螺肉過敏的案例國際也相當少見,多發生在嗜吃蝸牛的法國,其餘像德國、歐洲國家等,瀏覽全球文獻,目前僅有七到八個螺肉過敏案例。

他說,螺肉是相當特別的食物過敏原,與紅肉過敏患者相同,同時都對塵蟎過敏,過敏症狀都是血管性水腫,同時低血壓、產生氣喘,嚴重就會過敏性休克。

他解釋,紅肉過敏也相當少見,通常是人被蜱蟲咬到後,蜱蟲注射特殊物質到人體內,使人體肌肉蛋白出現變化,之後接觸紅肉就出現食物過敏,至於螺肉過敏機轉可能類似,但尚待研究。

國際上許多過敏案例與軟體動物有關,徐世達呼籲,嚴重過敏症狀來得又快又急,一旦出現,一定要盡速就醫。




資料來源:https://www.udn.com/news/story/11318/4235158?fbclid=IwAR0E_TxCp8ooUgRW25ptDWBCUZA-PDT0_81nkIwpNSnlxHiopEBT57ybP5Q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4月1日 星期三

過敏測試知多D

<為什麼需要過敏測試? >

通過過敏測試,你可以更了解自己的過敏傾向,並且避免過度戒口或迴避懷疑致敏的因素。你亦可避免意外誤食致敏原,防止生命危險。此外,正確診斷藥物過敏反應與否,可减低尋找其他相關藥物的成本與時間,例如抗生素治療,加速痊癒。

<甚麼是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是指某種致敏原進入體內後,被免疫系統當成入侵的病原,發生了錯誤的免疫反應,而對人體造成了不良影響。食物過敏因變不少人,一般食物過敏的症狀會在進食後數分鐘發作,病情嚴重者甚至可以威脅生命。

<何時需要測試? >

如果進食或接觸懷疑致敏原後,出現以下典型過敏症狀,可考慮進行測試:
  1. 呼吸系統: 喉嚨緊繃、呼吸短促、喘息、聲音改變
  2. 皮膚:麻疹、痕癢、腫脹、 血管性水腫
  3. 腸胃:噁心、嘔吐、腹痛、 腹瀉
  4. 心血管:.頭暈、低血壓、虚脱


<需要測試什麼? >

首先,不是所有懷疑對食物有過敏反應的人都需要做測試,而是根據自己的過敏病史向醫生諮詢意見。現時沒有一種測試適合所有人,同時坊間有很多沒有用或虚假的測試,例如:IgG 測試、能量場測試、頭髮測試等等。

醫生提議最標準為食激發測試,該測試是在專業醫護人員監察下進食疑似致敏原檢測。但醫生提醒因隨時會出現生命危險,絕對不應該在家自行嘗試。另外,有任何測試報告都切密自行解讀及戒口,這亦是十分危險的行為。

<「食物不耐受反應」等於食物過敏? >

常見的對食物的不耐反應(如乳糖不耐症等)與食物過敏是不同。這種反應並不是經由免疫系統引發,有可能因為身體沒有製造足夠的酵素來幫助消化所導致,跟食物過敏沒有關係,並不屬於過敏測試範圍。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孩子濕疹】濕疹成因不一 英美機構建議如何處理?(下)

要是孩子自控能力不足,父母可保持孩子的指甲短而平滑,並在孩子痕癢時分散他的注意力。(gettyimage/視覺中國)


異位性濕疹的治療

目前尚無可治癒異位性濕疹的方法,但因為嚴重的濕疹會影響了日常生活,使患者承受着身體和精神上的困擾,所以衍生出一些幫助緩解症狀的治療。

可用於控制濕疹症狀的方法包括:

加強自我護理,如減少重複抓痕刮傷,潤膚保濕護理及使用外用皮質類固醇來減少濕疹發作時皮膚的腫脹,發紅和痕癢等等。

食物過敏是濕疹的誘發原因,但由於可能致敏的食物亦很多,要找出致敏的原因,患者可以透過食物日記,確定特定的食物是否會使症狀惡化。

(以上資訊節錄自英國衛生服務機構的網站。)

英國衛生服務機構由英國政府的衛生和社會關懷部門(DHSC)資助,網站上的內容及數據均由英格蘭的NHS負責提供,是英國最大的健康網站,每月到訪量超過4300萬。


美國梅奧診所的濕疹資訊與NHS近似,但他的預防方法比較全面。

美國梅奧診所提供皮膚炎的預防方法

1、每天至少滋潤肌膚兩次,並要選擇適合你嬰兒的乳霜、軟膏和乳液。

2、嘗試找出並避免使病情惡化的誘因,例如汗液、壓力、肥胖、肥皂、灰塵和花粉。兒童可能會因吃某些食物而發作,包括雞蛋、牛奶、大豆和小麥;父母應與醫生討論如何找出潛在的濕疹誘因。

3、減少洗澡或淋浴的時間至10到15分鐘,嘗試使用溫水而不是熱水。

4、洗漂白水浴。美國皮膚學院建議考慮使用漂白水浴來幫助預防皮膚炎發作。梅奧診所認為稀釋漂白水浴可減少皮膚上的細菌和相關的感染;將二分之一杯(即118毫升)家用漂白劑(不是濃縮漂白劑)加入裝有溫水的40加侖(151升)浴缸中。筆者必須提醒大家,漂白水始終有刺激性,而梅奧診所提出的是基於美國標準尺寸的浴缸,這點必須要小心運用。而浸浴時,僅只浸泡頸部以下或受影響的皮膚區域約10分鐘;不要浸泡頭部,並每週不要浸泡超過兩次的漂白水浴。

5、只使用溫和的肥皂。除臭肥皂和抗菌肥皂可能會去除更多皮膚上的天然油脂,並使皮膚變得更乾燥。

6、沐浴後,用柔軟的毛巾輕輕擦乾皮膚,在皮膚仍濕時就塗抹保濕霜。

(以上的資訊節錄自美國梅奧診所網站。)

梅奧診所是一家位於明尼蘇達州羅切斯特市的非牟利學術醫療中心,專注於綜合臨床實踐,教育和研究。梅奧診所在2018年至2019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最佳醫院榮譽榜上排名美國第一,並保持在這個位置超過27年。梅奧診所已連續十四年被《財富雜誌》評選為「100家最適合工作的公司」,並且保持這排名至2017年。

美國兒科學院支持的網站亦有相似資訊,但有提到一點:

提醒你的孩子不要抓痕時刮傷皮膚,孩子可能越抓痕越癢,而抓傷後反會導致濕疹惡化及細菌感染。要是孩子自控能力不足,父母可保持孩子的指甲短而平滑,並在孩子痕癢時分散他的注意力。

(以上資訊節錄自美國兒科學院支持的網站。)

美國兒科學會是世界上最大的兒科內容出版商,而HealthyChildren.org是兒科學會使命的延伸,旨在為父母提供最值得信賴的兒童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3月23日 星期一

【孩子濕疹】濕疹成因不一 英美機構建議如何處理?(上)

雖然牛奶有益,但卻是其中一項常見的觸發濕疹食物。(資料圖片)


有兩位朋友看過科豆的WiFi長文後,問科豆可不可以找有關小孩濕疹的資訊,然後總結一些資料,當然可以啦!內容包括了:濕疹的基本知識、英國國家服務機構資訊、美國梅奧診所資訊、美國兒科學院資訊和筆者看法。

關於濕疹的基本知識

1、濕疹會導致皮膚發炎。

2、皮膚會變得非常癢。

3、抓痕往往會使濕疹惡化,但由於皮膚會十分癢,所以患者亦很難停止抓痕。

4、濕疹是不會傳染的。

5、常見的濕疹醫學名稱是異位性皮膚炎或異位性濕疹。

關於濕疹的誘因

1、許多事情都可能引發濕疹。

2、導致一個孩子的濕疹發作的誘因,可能不會導致另一個孩子的濕疹發作。

3、隨着孩子長大,濕疹誘因有可能改變。


異位性濕疹(Atopic Eczema)是最常見的一種濕疹,會導致皮膚痕癢、發紅、乾燥、疼痛、甚至龜裂。異位性濕疹較常發生在兒童時期,通常在一歲前就出現,雖然較不常見,但也可能成年後才首次出現濕疹病徵。異位性濕疹通常是一種長期的慢性病症,雖然隨着年齡的增長,病情有機會顯着改善,甚至完全消失。



異位性濕疹的症狀

有些人只有一小塊乾燥的皮膚,有些人則可能會全身發出泛紫紅色的皮膚炎症。它可以影響身體的任何部位,但較常見是在手部、肘部內側、膝蓋背部、兒童的面部和頭皮。

而患有異位性濕疹的人,病情通常時好時壞。在較嚴重的情況下,異位性濕疹可引致全身皮膚發紅、發炎及持續痕癢。這些症狀會影響患者的睡眠,抓痕亦有機會使皮膚出血,導致細菌或病毒感染。在病情好轉後,受濕疹影響的皮膚區域也可能暫時變暗或變淺,這通常不是疤痕亦不是類固醇的副作用,而是之前炎症的痕跡,多數會慢慢復原,變回正常皮膚的顏色。

異位性濕疹的病因

異位性濕疹的病因也可以因人而異,比較常見的,是因為對某些致敏源過敏的原因。濕疹可以是來自家族遺傳,父母其中一人或雙方都有濕疹的話,子女有濕疹的風險亦會增加。而患有濕疹的人也有較大機會同時有其他過敏症狀,例如哮喘和花粉症等。可是,異位性濕疹並沒有傳染性,因此不會通過密切接觸而傳播。

雖然,濕疹看似是一種病,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過敏誘因來引發濕疹症狀。常見觸發濕疹的物品:

1、刺激物:如肥皂、鹼液和洗髮水等等。

2、環境因素或環境中的致敏源:如寒冷和乾燥的天氣、潮濕天、多塵的環境,以及其他東西如塵蟎、寵物毛、花粉和黴菌。

3、食物:例如牛奶、雞蛋、花生、大豆或小麥。

4、衣物:如羊毛和合成纖維等等。

5、荷爾蒙的變化:女性可能會發現她們的症狀在她們的月經前或懷孕期間變得較嚴重。

6、皮膚受細菌或病毒感染。

有些患者也可以因壓力大、出汗後、太熱或太冷時,症狀就會變得更嚴重。





資料來源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3月17日 星期二

【食物敏感】奶敏感有得醫?口腔、舌下放牛奶免疫療法治敏感!

世界過敏組織估計全球各國有10%至40%人口患敏感。(gettyimages)



一旦有奶敏感,就好像有很多食物都不能吃,不止是奶,甚至蛋糕、乳酪等都要吃得特別小心。別以為有奶敏感便不能享受人間美味,但原來奶敏感是可以治好的。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在2010年便進行了一個研究,發現舌下免疫療法(sublingual immune therapy)和口腔免疫療法(oral immunotherapy)有助治療敏感的情況。

甚麼是舌下免疫療法(sublingual immune therapy)?

原來舌下免疫療法即是「以致敏源來治療敏感」,如果是有奶敏感的話,在治療的時候就會在患者的脷下放一點點的奶,並每次增加份量,令身體的免疫系統能夠慢慢適應奶的存在,出現敏感的情況便會慢慢地減少,或者只是出現較輕微的症狀。

甚麼是口腔免疫療法(oral immunotherapy)?

除了舌下免疫療法之外,口腔免疫療法亦有效,但其實兩種療法都大同小異,只是口腔免疫療法是直接進食奶蛋白,而舌下免疫療法則是把奶放在脷底。而在是次的研究之中便發現了口腔免疫療法是更有效的。

在研究之中,30名6至17歲的小童在數週內進行舌下免疫療法,直至建立到忍受力為至。之後便將研究對象分為兩組,10名兒童繼續使用舌下免疫療法,而另外10名則轉用口腔免疫療法,在3個月之後,他們便在醫生的監督底下飲牛奶。

結果發現,全數使用口腔免疫療法的小童比進行療程前能平均多喝7倍份量的奶,而在使用舌下免疫療法的小童之中,有一名兒童並不能喝奶。

在療程中,小童都有出現輕微的過敏反應,包括口和喉嚨痕癢等。因此雖然這兩個療法都看似簡單,但其實它們都具有一定的危險性,隨時會引起過敏反應如濕疹、紅腫、腹瀉、嘔吐等,因此不要自行模仿,最好都是在醫生的指導下才好進行。






資料來源: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3月16日 星期一

刷牙致命! 美11歲女童喪命 原來對牙膏嚴重過敏


有無想過刷牙都可以致命!美國11歲女童莎達(Denise Saldat)就因為刷牙時,對牙膏裡含有的化學物質,致過敏喪命。

傳媒報道,莎達的母親指,莎達對乳製品嚴重過敏,一向對她的食相當小心,該條牙膏是透過莎達的牙醫親自開立處方取得,但女兒不太常用,怎知當天一用就出了嚴重過敏反應,原來是這條處方牙膏裡含有牛奶衍生的蛋白質,腎上腺素注射器和吸入劑都無法緩解,最後莎達死亡。

美國俄亥俄州全國兒童醫院的兒科過敏症專家斯圖斯(David Stukus)表示,莎達對牙膏過敏的情形相當罕見,他從醫13年來首次聽到這種狀況。


莎達死後,其叔叔為其葬禮在GoFundMe設置募款,目前已超過了原定目標1萬美元。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