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過敏是一種免疫疾病,引致過敏的物質一般為蛋白質或含醣蛋白,對大部分人無害,但過敏病患者的免疫系統卻會誤認為有害物質。患者一旦接觸這些物質,體內即會產生稱為免疫球蛋白(IgE)的特殊抗體,並與致敏物質產生反應,繼而刺激人體釋放引發各種徵狀的化學物質。免疫球蛋白(又稱為「過敏抗體」)是引發過敏反應的重要媒介,免疫系統會為了嘗試保護身體而開始產生IgE,IgE抗體會留在體內,並在患者下次接觸到這種過敏物質時產生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管收窄、血壓下降、皮膚痕癢、紅腫等,嚴重的更會危及性命。
訓練黃金期:4個月至1歲
至於什麼時間開始讓嬰兒進食含致敏原食物,以預防過敏?雖然世界衛生組織有指引指,最理想是以純母乳餵哺嬰兒至6個月大,隨後才逐漸添加適量的固體食物,但由於嬰兒自4個月至1歲是「預防食物過敏的黃金期」,接受能力較高,媽媽可以於這段期間讓嬰兒「多嘗幾款」含致敏原的固體食物,好讓他們「打個底」,以預防日後對特定食物過敏。
逐少試食過敏食物 隔2日轉款
建議開始時,可先試幾款不是常見會引起過敏的食物,如瓜類熬成的湯,再慢慢讓他們進食雞蛋(開始時可從蛋黃開始進食,逐漸改為1/8個雞蛋至1/4個雞蛋)、花生湯、花生糊等。而過往傳統的說法是每種致敏原食物要吃一星期才可轉下一種,但其實「時間有限」,只得8個月,建議每款食物吃兩天便轉一種,好讓嬰兒接受更多類型的食物。
我的兒子也是4個月大開始進食固體食物。當然,這些固體食物只能視為小吃,並不能取代母乳作主食。值得留意的是,以母乳餵哺的嬰兒,若要試飲牛奶,則最好1歲後才嘗試。
在試食過程中,如果小朋友出現皮疹、蕁麻疹、皮膚痕癢,就應停止進食該種食物並盡快求醫,由醫生診斷是否因過敏引起的徵狀。
■知多啲
母乳媽媽與啡無緣?
「既然毋須特別戒口,提早讓嬰兒接觸致敏食物可以預防過敏,餵哺母乳的媽媽,是否咖啡都可以飲?」雖然研究指出媽媽們不用特別戒口,亦可提早讓嬰兒攝取含致敏原的食物,但嬰兒愈小,對咖啡因分解的能力就愈低,為免對嬰兒的腦部發展造成影響或是不肯入睡,媽媽們在寶寶6個月大前還是暫時忍口,待寶寶6個月後,媽媽才可偶然淺嘗。
資料來源: 明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過敏症是最常見的長期病患,發生的原因是因為身體對本來無害的物質產生不正常的免疫反應,敏感測試及防塵蟎的產品,讓敏感人士可以知道自己對什麼致敏原產生敏感,以及購買防蟎床墊、防蟎套、防蟎枕頭、防蟎被套、防蟎被、防蟎床墊套等等。 Ksena Healthcare aims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allergic reactions on patients’ daily life,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relieve parents’ worries on their allergic children. By performing allergy test, allergic patients can stay away from the allergens that they are allergic to, and improve their sleeping quality by using anti-case encase bedding.
2017年11月28日 星期二
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
食物過敏 戒口不治本 4個月大起細嚼 抗敏力更強 (上)
對付食物敏感,「避之則吉」是一直以來的大原則。然而,早前權威醫學期刊《新英倫醫學雜誌》發表一篇研究報告,跟大眾認知剛剛相反。研究發現嬰兒自4個月大開始,進食含有花生的食物至5歲,反而有助他們預防花生過敏。
媽媽們隨即有一連串疑問﹕餵哺母乳的媽媽,是否從此不用戒口?其他容易致敏的食物,是否亦要盡早餵食?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以純母乳餵哺嬰兒至6個月大,那是否6個月大才開始餵哺容易致敏的食物?
「牛肉、海鮮、花生等全部都唔食得,唔係BB會皮膚敏感㗎,係都等佢哋一歲先啦!」不少媽媽,對這句說話都不會感到陌生,因為擔心嚴重食物敏感會危及性命。
其實,戒口不止是中國人傳統,外國亦有這套說法。由於擔心嬰兒過早接觸致敏原食物會導致體質過敏,因此很多媽媽自懷孕開始戒口,餵哺母乳期間亦不敢貪吃,直至嬰兒斷奶後才「任務完成」,大吃特吃。
的確,媽媽攝取的食物會影響嬰兒接收的營養,而選擇餵哺母乳的媽媽更甚,因此媽媽們的擔心不無道理。
《新英倫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在2015年發表名為Learning Early About Peanut(LEAP)的研究,於2006至2009年期間找來530名,介乎4至11個月大的嬰兒,接受為期6年的追蹤研究。研究先為嬰兒做皮膚花生過敏測試,按測試結果把他們分成陽性組和陰性組,每組再隨機分為攝取花生組及不攝取花生組,即總共4個組別。當中攝取花生組的嬰兒,不論皮膚花生過敏測試呈陽性或陰性,也於每星期攝取約6克的花生蛋白質,直至5歲大為止。
研究:抗敏效果有持續力
結果顯示,同屬皮膚花生過敏測試呈陽性,不攝取花生組中有35.3%的小孩對花生過敏,而攝取花生組的只有10.6%,過敏現象少了七成。另外,同屬皮膚花生過敏測試呈陰性的小孩,不攝取花生組有13.7%對花生過敏,攝取花生組的則有1.9%。
為再次引證嬰兒較早進食含有花生的食物,有助預防花生過敏,4個組別的小孩於5歲後停止攝取花生蛋白質,1年後再接受皮膚花生過敏測試。結果不攝取花生組別的過敏率為18.6%,有攝取花生組別的則為4.8%,對花生過敏的比例未有顯著增加,說明這預防過敏的方法有一定的持續性。雖然長遠的效果仍有待證實,但是次研究的確推翻了舊有的想法,令媽媽們十分關注。
「其他致敏食物如﹕雞蛋,是否同一道理?幾時可以給BB食?」不少媽媽得悉這個研究,立即有上述疑問。其實食物過敏又豈止一種食物呢?致敏的食物千奇百怪,除了花生果仁類食物,雞蛋、牛奶、海鮮等的食物過敏都很常見。上述研究雖然只針對花生,但其他致敏原食物致敏的原因亦大致相同。
....... 續
資料來源: 明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媽媽們隨即有一連串疑問﹕餵哺母乳的媽媽,是否從此不用戒口?其他容易致敏的食物,是否亦要盡早餵食?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以純母乳餵哺嬰兒至6個月大,那是否6個月大才開始餵哺容易致敏的食物?
「牛肉、海鮮、花生等全部都唔食得,唔係BB會皮膚敏感㗎,係都等佢哋一歲先啦!」不少媽媽,對這句說話都不會感到陌生,因為擔心嚴重食物敏感會危及性命。
其實,戒口不止是中國人傳統,外國亦有這套說法。由於擔心嬰兒過早接觸致敏原食物會導致體質過敏,因此很多媽媽自懷孕開始戒口,餵哺母乳期間亦不敢貪吃,直至嬰兒斷奶後才「任務完成」,大吃特吃。
的確,媽媽攝取的食物會影響嬰兒接收的營養,而選擇餵哺母乳的媽媽更甚,因此媽媽們的擔心不無道理。
《新英倫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在2015年發表名為Learning Early About Peanut(LEAP)的研究,於2006至2009年期間找來530名,介乎4至11個月大的嬰兒,接受為期6年的追蹤研究。研究先為嬰兒做皮膚花生過敏測試,按測試結果把他們分成陽性組和陰性組,每組再隨機分為攝取花生組及不攝取花生組,即總共4個組別。當中攝取花生組的嬰兒,不論皮膚花生過敏測試呈陽性或陰性,也於每星期攝取約6克的花生蛋白質,直至5歲大為止。
研究:抗敏效果有持續力
結果顯示,同屬皮膚花生過敏測試呈陽性,不攝取花生組中有35.3%的小孩對花生過敏,而攝取花生組的只有10.6%,過敏現象少了七成。另外,同屬皮膚花生過敏測試呈陰性的小孩,不攝取花生組有13.7%對花生過敏,攝取花生組的則有1.9%。
為再次引證嬰兒較早進食含有花生的食物,有助預防花生過敏,4個組別的小孩於5歲後停止攝取花生蛋白質,1年後再接受皮膚花生過敏測試。結果不攝取花生組別的過敏率為18.6%,有攝取花生組別的則為4.8%,對花生過敏的比例未有顯著增加,說明這預防過敏的方法有一定的持續性。雖然長遠的效果仍有待證實,但是次研究的確推翻了舊有的想法,令媽媽們十分關注。
「其他致敏食物如﹕雞蛋,是否同一道理?幾時可以給BB食?」不少媽媽得悉這個研究,立即有上述疑問。其實食物過敏又豈止一種食物呢?致敏的食物千奇百怪,除了花生果仁類食物,雞蛋、牛奶、海鮮等的食物過敏都很常見。上述研究雖然只針對花生,但其他致敏原食物致敏的原因亦大致相同。
....... 續
資料來源: 明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位置:
香港
2017年11月16日 星期四
公立醫院缺成人過敏專科 病人感徬徨
【本報港聞部報道】香港過敏協會發現目前公立醫療服務,缺乏成人過敏症病人專科支援。成人過敏症病人,特別是有過敏性休克風險,只可向私家醫療服務求診,經濟困難者則求診無門。由於目前公立醫院並沒有過敏專科,讓有過敏性休克風險的病人診治,成人過敏病人成爲醫療人球,或需於其他專科繼續接受非過敏專科治療,令病人徬徨無助。
病人當人球 不停遭轉介
在近期向該會救助個案中,一名嚴重過敏症病人,由公立醫院皮膚科被轉介到另一公立醫院的内科,但卻被拒收,理由是該醫院沒有過敏專科醫生,當病人查詢其他醫院過敏專科資料時,卻被告知要自己致電各醫院查詢。
過敏兒長大後難找支援
香港過敏協會昨日表示,有多項過敏症的病人,需要造訪不同專科,例如同時患有濕疹、鼻敏感、眼過敏的病人便分別要造訪皮膚科、耳鼻喉科和眼科,非常浪費病人時間和政府資源。即使這些症狀都是同一個病因,基本上可由過敏專科醫生一拼處理。香港現時約有5%兒童患有過敏症,雖然現時公立兒科有提供過敏科服務,但現時政府並沒有設立成人過敏專科診所。這些過敏兒童長大後,如何繼續得到適當治療令很多家長擔心,香港過敏協會明白這問題非一朝一夕可解決,但希望政府可以儘快進行處理。
為改善目前情況,香港過敏科醫學會近期撰寫一份報告,提出多項建議,包括聘請海外的專才、重新調配資源、建立至少兩間兼有多個專職醫療人才的過敏中心去提供領導服務,以及爭取達致過敏科對人口比例維持1比10萬。這至少需要16名兒科過敏科醫生及54名成人過敏科醫生。
參考資料: https://www.singpao.com.hk/index.php?fi=news1&id=49359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病人當人球 不停遭轉介
在近期向該會救助個案中,一名嚴重過敏症病人,由公立醫院皮膚科被轉介到另一公立醫院的内科,但卻被拒收,理由是該醫院沒有過敏專科醫生,當病人查詢其他醫院過敏專科資料時,卻被告知要自己致電各醫院查詢。
過敏兒長大後難找支援
香港過敏協會昨日表示,有多項過敏症的病人,需要造訪不同專科,例如同時患有濕疹、鼻敏感、眼過敏的病人便分別要造訪皮膚科、耳鼻喉科和眼科,非常浪費病人時間和政府資源。即使這些症狀都是同一個病因,基本上可由過敏專科醫生一拼處理。香港現時約有5%兒童患有過敏症,雖然現時公立兒科有提供過敏科服務,但現時政府並沒有設立成人過敏專科診所。這些過敏兒童長大後,如何繼續得到適當治療令很多家長擔心,香港過敏協會明白這問題非一朝一夕可解決,但希望政府可以儘快進行處理。
為改善目前情況,香港過敏科醫學會近期撰寫一份報告,提出多項建議,包括聘請海外的專才、重新調配資源、建立至少兩間兼有多個專職醫療人才的過敏中心去提供領導服務,以及爭取達致過敏科對人口比例維持1比10萬。這至少需要16名兒科過敏科醫生及54名成人過敏科醫生。
參考資料: https://www.singpao.com.hk/index.php?fi=news1&id=49359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位置:
香港
2017年11月7日 星期二
公院缺“過敏專科” 病人求診無門
【大公報訊】記者朱樂怡報道:香港公立醫院不設成人過敏專科,有嚴重過敏病患者表示,獲私家醫生確診需隨身帶備緊急藥物“救命針”,但到公院配藥時,竟因為“無呢科(過敏科)”而被拒轉介,要自行查詢多個部門後才獲處方藥物,頓感求診無門。香港過敏協會昨日指出,公院兒科設過敏專科,但病人于成年後便求診無門,希望香港聘請海外專才,增加過敏專科醫生。
過敏病人遭拒絕轉介
麥女士於六年前食了兩粒花生糖,引致“封喉”,求診後發現患有花生過敏,她其後雖已戒口,但濕疹變得更嚴重。她到公院求診,但“治標不治本”,只獲處方藥物紓緩濕疹症狀,卻未能找出病因。她自行到私家診所接受血液測試,發現原來是對很多物質有過敏反應,包括洋葱、蒜頭、蘋果及塵蟎等,令濕疹病情加劇。
私家醫生根據麥女士的檢測報告,診斷她屬嚴重過敏,隨時有過敏性休克,或引致呼吸困難等風險,故寫信轉介她到公立醫院配備“腎上腺素注射器(救命針)”,以作不時之需。但公院竟稱沒有過敏專科,拒絕轉介,麥女士自行查詢多間醫院後,終於在四個月後,獲一間公院的內科醫生處方藥物。
一醫生服務117萬人
香港過敏科學會主席李德康表示,過敏專科通常提供脱敏治療,雖然不能令病症斷尾,但可令過敏症在隔十多年後才翻發。不過,本港現只有八名兒童過敏醫生及兩名成人過敏專科醫生,平均一名過敏科醫生要服務117萬人口,大幅落後其他地區如日本、菲律賓及澳洲等。
兒子患有嚴重過敏的香港過敏協會會長林紅稱,本港公立醫院設有兒童過敏專科,一向有為兒子提供營養飲食的建議,但兒子現已16歲,未知18歲後可轉介至哪一科繼續監察病情,感到彷徨。
李德康建議,當局聘請海外專才,並增強培訓專業醫護人員,爭取達至過敏醫生對人口比例維持在一比十萬,即至少16名兒科過敏醫生及54名成人醫生,以改善本港過敏症的醫療服務。
參考資料: http://news.takungpao.com.hk/paper/q/2017/1018/3504033.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位置:
香港
2017年11月2日 星期四
專科醫生僅兩名 成人過敏症求診難
香港過敏協會會長林紅
本港對過敏症病人支援不足,全港只有2名成人過敏症專科醫生,即1名醫生要為280萬名成人服務,公立醫院更缺乏成人過敏專科診所,成人過敏症病人一般只可向私家醫療服務機構求助,若經濟不能負擔,便變成求診無門,情況令人關注。
自小患有濕疹的麥女士曾於2011年食了2粒花生糖,發生嚴重過敏,幾乎死亡。麥女士自此發現患有嚴重過敏症,對多種蔬果、果仁過敏,需要配備俗稱「救命針」的腎上腺素自助注射器。
患者曾遭公院拒門外
她指,私家醫生根據其檢測報告,安排她配備「救命針」以防因過敏而休克死亡,並將她轉介至公立醫院內科,惟公院內科以沒有過敏專科醫生為由,拒絕接收,折騰超過4個月後,她才成功於公院內科取得「救命針」。
香港過敏科學會主席李德康醫生指,公立醫療服務完全忽略對成人過敏病人的支援,病人未能配備過敏性休克的藥物,隨時有生命危險,醫療服務資訊亦缺透明度,醫生即使發現過敏性休克病人,亦不清楚可以轉介到哪一間醫院的部門。
李續指,現時全港只有8名兒童過敏醫生及2名成人過敏專科醫生,即平均1名過敏科醫生要服務117萬人口,而若以成人人口計算,比例更達1比280萬。他建議,本港應至少建立2間過敏中心提供服務,並達至過敏科對人口比例維持在1比10萬,即至少需要16名兒科過敏醫生及54名成人醫生。
資料來源: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1926933/%E5%B0%88%E7%A7%91%E9%86%AB%E7%94%9F%E5%83%85%E5%85%A9%E5%90%8D%20%E6%88%90%E4%BA%BA%E9%81%8E%E6%95%8F%E7%97%87%E6%B1%82%E8%A8%BA%E9%9B%A3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1926933/%E5%B0%88%E7%A7%91%E9%86%AB%E7%94%9F%E5%83%85%E5%85%A9%E5%90%8D%20%E6%88%90%E4%BA%BA%E9%81%8E%E6%95%8F%E7%97%87%E6%B1%82%E8%A8%BA%E9%9B%A3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位置:
香港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