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7日 星期一

免疫治療脫敏復發率低

【本報訊】要擺脫嚴重食物敏感為生活帶來的困擾,患者可以考慮接受治療根治。兒童免疫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何學工表示,免疫治療近年逐漸興起,成為治療各類敏感病症的方法,主要分為於皮下注射免疫藥物的免疫注射,及於舌底滴上含致敏原溶液的舌下脫敏治療。免疫治療對兒童及成人同樣有效,最適合傳統療法療效不理想的病人,能在療程中逐漸建立正常的免疫力,副作用十分罕見,而且治療後復發機率較低。

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在幼兒一歲前,家長可以採取不同方法預防子女患上食物敏感。兒科專科醫生莊俊賢建議,幼兒五至六個月大時,家長可在子女膳食中加入煮熟的雞蛋,對於四至12個月大的幼兒,則可適量餵食花生醬等含花生成份的食物,預防患上雞蛋和花生過敏。

準媽媽餵哺母乳至幼兒六個月大,有助預防子女患上食物過敏。由於濕疹是引發食物過敏的高危因素之一,家長應積極控制子女的濕疹病情。但他提醒家長,如子女已經對雞蛋和花生過敏,食用後或會產生不良反應,家長最好先徵求醫生的意見,才計劃調整日常膳食。



何學工(左)建議食物敏感者接受脫敏治療。張柏基攝



資料來源: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612/20701556?fbclid=IwAR32APwrMy9tLT79FDeS81Y1BW5HDzt7f5-Aqgv9Gm3OuaGvYSFDUYOKbdU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4月20日 星期一

半歲B食炒蛋嘴唇發紫休克 全身紅腫出疹揭食物過敏

食物敏感後果可大可小!台灣一名男嬰日前進食炒蛋後,突然全身腫脹、意識模糊,隨後更陷於休克,送院搶救揭發患有食物過敏,對蛋製品敏感引發休克。

據台媒報道,當地一名5個月大男嬰,日前被母親餵食2至3口「九層塔炒蛋」,約半小時後開始吵鬧,逐漸全身腫脹、嘴唇變紫,隨後便意識模糊,送院途中更出現呼吸困難及休克,醫方及時使用腎上腺素及相關藥物急救,才得以保住男嬰性命。

主診醫生兒童過敏免疫科主任蔡易晉指出,男嬰經診斷後證實為過敏體質,確診是因進食蛋製品食物引發過敏性休克。

敏感致舌頭腫脹可影響呼吸

兒科專科醫生李家仁接受《晴報》訪問時指出,在任何年齡均有機會出現食物敏感,通常患過敏體質的嬰兒在1歲後便會自然康復。患者病發時一般會出現紅疹及痕癢是較普遍及輕微的敏感反應,如出現嘴唇及舌頭腫脹,以及呼吸困難,即代表敏感嚴重,舌頭腫脹影響呼吸甚至窒息,應盡快求醫。

李家仁醫生續指,不少人認為自己有食物過敏,便透過「食物敏感測試」找出致敏原,當發現自己對某些食物的過敏指數偏高,便會遠離這些食物。然而,他提醒此類測試未必準確,因為有50%曾接受過敏測試的人,對食物反應呈陽性,但未必對這些食物有敏感,所以要確定是否過敏,不能單靠過敏測試報告,必須要從日常生活入手,記錄有關過敏反應。一般而言,雞蛋、牛奶、蝦、蟹、花生醬等都是常見致敏原。

李家仁醫生建議,家長餵小朋友進食從未食過的食物時,可以分時段或少量進食,以便找出致敏源及減低敏感引起的症狀。
兩歲前幼兒過敏很常見

根據衞生署資料顯示,較常見引起幼兒食物敏感的食物包括牛奶、蛋、魚、甲殼類海產、果仁、花生、小麥、黃豆及某些食物添加劑。這些過敏反應(hypersensitivity)會帶來了身體不適及危險。雞蛋敏感(Egg allergy)是一種常見的幼兒敏感,常見於兩歲前的幼兒,過敏徵狀包括皮膚紅腫、面腫、肚瀉、嘔吐、氣喘及呼吸困難等,雞蛋敏感的患者應避免雞蛋及含有雞蛋的食物。

家長應對致敏物有清晰了解及清楚其來源,除了要讓幼兒避免食雞蛋外,還須要注意隱藏於很多加工及預先製作食物中的雞蛋,例如:蛋糕、麵包、蛋黃醬及大部分西式甜品等。所以進食前請先細閱食物標籤來了解食物所含的成分。





資料來源: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2479166/%E5%8D%8A%E6%AD%B2B%E9%A3%9F%E7%82%92%E8%9B%8B%E5%98%B4%E5%94%87%E7%99%BC%E7%B4%AB%E4%BC%91%E5%85%8B%20%E5%85%A8%E8%BA%AB%E7%B4%85%E8%85%AB%E5%87%BA%E7%96%B9%E6%8F%AD%E9%A3%9F%E7%89%A9%E9%81%8E%E6%95%8F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4月13日 星期一

皮膚斑貼?抽血? 測試尋過敏源頭


濕疹 是由免疫系統失調所引發,屬混合性過敏反應其中一種,成因主要是受環境或食物的致敏原刺激所引致,包括塵蟎、金屬或食物等。皮膚科專科醫生建議,患者若估計是在進食特定食物後或身體某位置特別容易發作,可嘗試透過 #皮膚斑貼測試(Skin Patch Test)或抽血測試,避開高危致敏原改善病情。

過敏分內外兩種

濕疹與病人本身免疫系統異常敏感息息相關,故臨床上要「斷尾」幾乎不可能,要避免發作,避開致敏原十分重要。由於過敏可分為外在接觸性及內在,需靠病人多加留意,「例如食咗海鮮會成身紅,就好清晰要避開;身上得條頸容易紅腫發作,就要注意係咪戴咗金屬等飾物引致敏感,誘發濕疹」。

現時市面上分別有皮膚斑貼測試或抽血測試,檢驗患者對不同食物或物料是否有過敏反應。較常見的接觸性過敏原包括塵蟎、金屬及羊毛等,入冬後拿出已放置半年的衣物時,應先清理堆積的塵埃,平日在家亦應避免放置易「甩毛」的玩偶,保持空間清潔,減低接觸性過敏機率。 (來源: 蘋果日報)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allergyhongkong/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4月6日 星期一

吃螺肉休克 台灣首例塵蟎蝸牛過敏症

馬偕醫院日前收治一名15歲的女孩,曾因為在夜市吃熱炒螺肉,發生過敏性休克送醫急救。 示意圖/記者鄭清元攝影


吃螺肉也會過敏?馬偕醫院日前收治一名15歲的女孩,曾因在夜市吃熱炒螺肉,發生過敏性休克送醫急救。日前與家人吃牛排時,牛排旁的小菜恰好也是螺肉,吃下一口馬上過敏,就醫經證實是國際少見的塵蟎蝸牛過敏症候群,初步判定她是台灣第一例。

馬偕兒童醫院過敏免疫科資深主治醫師徐世達說,這名女孩第一次發病時,是吃熱炒,當天菜色多元,家人難以確定過敏原因,沒想到日前再次吃到螺肉就過敏,經過過敏原檢驗後證實是螺肉過敏。

徐世達說,螺肉過敏的案例國際也相當少見,多發生在嗜吃蝸牛的法國,其餘像德國、歐洲國家等,瀏覽全球文獻,目前僅有七到八個螺肉過敏案例。

他說,螺肉是相當特別的食物過敏原,與紅肉過敏患者相同,同時都對塵蟎過敏,過敏症狀都是血管性水腫,同時低血壓、產生氣喘,嚴重就會過敏性休克。

他解釋,紅肉過敏也相當少見,通常是人被蜱蟲咬到後,蜱蟲注射特殊物質到人體內,使人體肌肉蛋白出現變化,之後接觸紅肉就出現食物過敏,至於螺肉過敏機轉可能類似,但尚待研究。

國際上許多過敏案例與軟體動物有關,徐世達呼籲,嚴重過敏症狀來得又快又急,一旦出現,一定要盡速就醫。




資料來源:https://www.udn.com/news/story/11318/4235158?fbclid=IwAR0E_TxCp8ooUgRW25ptDWBCUZA-PDT0_81nkIwpNSnlxHiopEBT57ybP5Q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4月1日 星期三

過敏測試知多D

<為什麼需要過敏測試? >

通過過敏測試,你可以更了解自己的過敏傾向,並且避免過度戒口或迴避懷疑致敏的因素。你亦可避免意外誤食致敏原,防止生命危險。此外,正確診斷藥物過敏反應與否,可减低尋找其他相關藥物的成本與時間,例如抗生素治療,加速痊癒。

<甚麼是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是指某種致敏原進入體內後,被免疫系統當成入侵的病原,發生了錯誤的免疫反應,而對人體造成了不良影響。食物過敏因變不少人,一般食物過敏的症狀會在進食後數分鐘發作,病情嚴重者甚至可以威脅生命。

<何時需要測試? >

如果進食或接觸懷疑致敏原後,出現以下典型過敏症狀,可考慮進行測試:
  1. 呼吸系統: 喉嚨緊繃、呼吸短促、喘息、聲音改變
  2. 皮膚:麻疹、痕癢、腫脹、 血管性水腫
  3. 腸胃:噁心、嘔吐、腹痛、 腹瀉
  4. 心血管:.頭暈、低血壓、虚脱


<需要測試什麼? >

首先,不是所有懷疑對食物有過敏反應的人都需要做測試,而是根據自己的過敏病史向醫生諮詢意見。現時沒有一種測試適合所有人,同時坊間有很多沒有用或虚假的測試,例如:IgG 測試、能量場測試、頭髮測試等等。

醫生提議最標準為食激發測試,該測試是在專業醫護人員監察下進食疑似致敏原檢測。但醫生提醒因隨時會出現生命危險,絕對不應該在家自行嘗試。另外,有任何測試報告都切密自行解讀及戒口,這亦是十分危險的行為。

<「食物不耐受反應」等於食物過敏? >

常見的對食物的不耐反應(如乳糖不耐症等)與食物過敏是不同。這種反應並不是經由免疫系統引發,有可能因為身體沒有製造足夠的酵素來幫助消化所導致,跟食物過敏沒有關係,並不屬於過敏測試範圍。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