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要擺脫嚴重食物敏感為生活帶來的困擾,患者可以考慮接受治療根治。兒童免疫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何學工表示,免疫治療近年逐漸興起,成為治療各類敏感病症的方法,主要分為於皮下注射免疫藥物的免疫注射,及於舌底滴上含致敏原溶液的舌下脫敏治療。免疫治療對兒童及成人同樣有效,最適合傳統療法療效不理想的病人,能在療程中逐漸建立正常的免疫力,副作用十分罕見,而且治療後復發機率較低。
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在幼兒一歲前,家長可以採取不同方法預防子女患上食物敏感。兒科專科醫生莊俊賢建議,幼兒五至六個月大時,家長可在子女膳食中加入煮熟的雞蛋,對於四至12個月大的幼兒,則可適量餵食花生醬等含花生成份的食物,預防患上雞蛋和花生過敏。
準媽媽餵哺母乳至幼兒六個月大,有助預防子女患上食物過敏。由於濕疹是引發食物過敏的高危因素之一,家長應積極控制子女的濕疹病情。但他提醒家長,如子女已經對雞蛋和花生過敏,食用後或會產生不良反應,家長最好先徵求醫生的意見,才計劃調整日常膳食。
資料來源: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612/20701556?fbclid=IwAR32APwrMy9tLT79FDeS81Y1BW5HDzt7f5-Aqgv9Gm3OuaGvYSFDUYOKbdU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過敏症是最常見的長期病患,發生的原因是因為身體對本來無害的物質產生不正常的免疫反應,敏感測試及防塵蟎的產品,讓敏感人士可以知道自己對什麼致敏原產生敏感,以及購買防蟎床墊、防蟎套、防蟎枕頭、防蟎被套、防蟎被、防蟎床墊套等等。 Ksena Healthcare aims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allergic reactions on patients’ daily life,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relieve parents’ worries on their allergic children. By performing allergy test, allergic patients can stay away from the allergens that they are allergic to, and improve their sleeping quality by using anti-case encase bedding.
2020年4月27日 星期一
2020年4月20日 星期一
半歲B食炒蛋嘴唇發紫休克 全身紅腫出疹揭食物過敏
食物敏感後果可大可小!台灣一名男嬰日前進食炒蛋後,突然全身腫脹、意識模糊,隨後更陷於休克,送院搶救揭發患有食物過敏,對蛋製品敏感引發休克。
據台媒報道,當地一名5個月大男嬰,日前被母親餵食2至3口「九層塔炒蛋」,約半小時後開始吵鬧,逐漸全身腫脹、嘴唇變紫,隨後便意識模糊,送院途中更出現呼吸困難及休克,醫方及時使用腎上腺素及相關藥物急救,才得以保住男嬰性命。
主診醫生兒童過敏免疫科主任蔡易晉指出,男嬰經診斷後證實為過敏體質,確診是因進食蛋製品食物引發過敏性休克。
敏感致舌頭腫脹可影響呼吸
兒科專科醫生李家仁接受《晴報》訪問時指出,在任何年齡均有機會出現食物敏感,通常患過敏體質的嬰兒在1歲後便會自然康復。患者病發時一般會出現紅疹及痕癢是較普遍及輕微的敏感反應,如出現嘴唇及舌頭腫脹,以及呼吸困難,即代表敏感嚴重,舌頭腫脹影響呼吸甚至窒息,應盡快求醫。
李家仁醫生續指,不少人認為自己有食物過敏,便透過「食物敏感測試」找出致敏原,當發現自己對某些食物的過敏指數偏高,便會遠離這些食物。然而,他提醒此類測試未必準確,因為有50%曾接受過敏測試的人,對食物反應呈陽性,但未必對這些食物有敏感,所以要確定是否過敏,不能單靠過敏測試報告,必須要從日常生活入手,記錄有關過敏反應。一般而言,雞蛋、牛奶、蝦、蟹、花生醬等都是常見致敏原。
李家仁醫生建議,家長餵小朋友進食從未食過的食物時,可以分時段或少量進食,以便找出致敏源及減低敏感引起的症狀。
兩歲前幼兒過敏很常見
根據衞生署資料顯示,較常見引起幼兒食物敏感的食物包括牛奶、蛋、魚、甲殼類海產、果仁、花生、小麥、黃豆及某些食物添加劑。這些過敏反應(hypersensitivity)會帶來了身體不適及危險。雞蛋敏感(Egg allergy)是一種常見的幼兒敏感,常見於兩歲前的幼兒,過敏徵狀包括皮膚紅腫、面腫、肚瀉、嘔吐、氣喘及呼吸困難等,雞蛋敏感的患者應避免雞蛋及含有雞蛋的食物。
家長應對致敏物有清晰了解及清楚其來源,除了要讓幼兒避免食雞蛋外,還須要注意隱藏於很多加工及預先製作食物中的雞蛋,例如:蛋糕、麵包、蛋黃醬及大部分西式甜品等。所以進食前請先細閱食物標籤來了解食物所含的成分。
資料來源: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2479166/%E5%8D%8A%E6%AD%B2B%E9%A3%9F%E7%82%92%E8%9B%8B%E5%98%B4%E5%94%87%E7%99%BC%E7%B4%AB%E4%BC%91%E5%85%8B%20%E5%85%A8%E8%BA%AB%E7%B4%85%E8%85%AB%E5%87%BA%E7%96%B9%E6%8F%AD%E9%A3%9F%E7%89%A9%E9%81%8E%E6%95%8F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據台媒報道,當地一名5個月大男嬰,日前被母親餵食2至3口「九層塔炒蛋」,約半小時後開始吵鬧,逐漸全身腫脹、嘴唇變紫,隨後便意識模糊,送院途中更出現呼吸困難及休克,醫方及時使用腎上腺素及相關藥物急救,才得以保住男嬰性命。
主診醫生兒童過敏免疫科主任蔡易晉指出,男嬰經診斷後證實為過敏體質,確診是因進食蛋製品食物引發過敏性休克。
敏感致舌頭腫脹可影響呼吸
兒科專科醫生李家仁接受《晴報》訪問時指出,在任何年齡均有機會出現食物敏感,通常患過敏體質的嬰兒在1歲後便會自然康復。患者病發時一般會出現紅疹及痕癢是較普遍及輕微的敏感反應,如出現嘴唇及舌頭腫脹,以及呼吸困難,即代表敏感嚴重,舌頭腫脹影響呼吸甚至窒息,應盡快求醫。
李家仁醫生續指,不少人認為自己有食物過敏,便透過「食物敏感測試」找出致敏原,當發現自己對某些食物的過敏指數偏高,便會遠離這些食物。然而,他提醒此類測試未必準確,因為有50%曾接受過敏測試的人,對食物反應呈陽性,但未必對這些食物有敏感,所以要確定是否過敏,不能單靠過敏測試報告,必須要從日常生活入手,記錄有關過敏反應。一般而言,雞蛋、牛奶、蝦、蟹、花生醬等都是常見致敏原。
李家仁醫生建議,家長餵小朋友進食從未食過的食物時,可以分時段或少量進食,以便找出致敏源及減低敏感引起的症狀。
兩歲前幼兒過敏很常見
根據衞生署資料顯示,較常見引起幼兒食物敏感的食物包括牛奶、蛋、魚、甲殼類海產、果仁、花生、小麥、黃豆及某些食物添加劑。這些過敏反應(hypersensitivity)會帶來了身體不適及危險。雞蛋敏感(Egg allergy)是一種常見的幼兒敏感,常見於兩歲前的幼兒,過敏徵狀包括皮膚紅腫、面腫、肚瀉、嘔吐、氣喘及呼吸困難等,雞蛋敏感的患者應避免雞蛋及含有雞蛋的食物。
家長應對致敏物有清晰了解及清楚其來源,除了要讓幼兒避免食雞蛋外,還須要注意隱藏於很多加工及預先製作食物中的雞蛋,例如:蛋糕、麵包、蛋黃醬及大部分西式甜品等。所以進食前請先細閱食物標籤來了解食物所含的成分。
資料來源: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2479166/%E5%8D%8A%E6%AD%B2B%E9%A3%9F%E7%82%92%E8%9B%8B%E5%98%B4%E5%94%87%E7%99%BC%E7%B4%AB%E4%BC%91%E5%85%8B%20%E5%85%A8%E8%BA%AB%E7%B4%85%E8%85%AB%E5%87%BA%E7%96%B9%E6%8F%AD%E9%A3%9F%E7%89%A9%E9%81%8E%E6%95%8F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4月13日 星期一
皮膚斑貼?抽血? 測試尋過敏源頭
濕疹 是由免疫系統失調所引發,屬混合性過敏反應其中一種,成因主要是受環境或食物的致敏原刺激所引致,包括塵蟎、金屬或食物等。皮膚科專科醫生建議,患者若估計是在進食特定食物後或身體某位置特別容易發作,可嘗試透過 #皮膚斑貼測試(Skin Patch Test)或抽血測試,避開高危致敏原改善病情。
過敏分內外兩種
濕疹與病人本身免疫系統異常敏感息息相關,故臨床上要「斷尾」幾乎不可能,要避免發作,避開致敏原十分重要。由於過敏可分為外在接觸性及內在,需靠病人多加留意,「例如食咗海鮮會成身紅,就好清晰要避開;身上得條頸容易紅腫發作,就要注意係咪戴咗金屬等飾物引致敏感,誘發濕疹」。
現時市面上分別有皮膚斑貼測試或抽血測試,檢驗患者對不同食物或物料是否有過敏反應。較常見的接觸性過敏原包括塵蟎、金屬及羊毛等,入冬後拿出已放置半年的衣物時,應先清理堆積的塵埃,平日在家亦應避免放置易「甩毛」的玩偶,保持空間清潔,減低接觸性過敏機率。 (來源: 蘋果日報)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allergyhongkong/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4月6日 星期一
吃螺肉休克 台灣首例塵蟎蝸牛過敏症
吃螺肉也會過敏?馬偕醫院日前收治一名15歲的女孩,曾因在夜市吃熱炒螺肉,發生過敏性休克送醫急救。日前與家人吃牛排時,牛排旁的小菜恰好也是螺肉,吃下一口馬上過敏,就醫經證實是國際少見的塵蟎蝸牛過敏症候群,初步判定她是台灣第一例。
馬偕兒童醫院過敏免疫科資深主治醫師徐世達說,這名女孩第一次發病時,是吃熱炒,當天菜色多元,家人難以確定過敏原因,沒想到日前再次吃到螺肉就過敏,經過過敏原檢驗後證實是螺肉過敏。
徐世達說,螺肉過敏的案例國際也相當少見,多發生在嗜吃蝸牛的法國,其餘像德國、歐洲國家等,瀏覽全球文獻,目前僅有七到八個螺肉過敏案例。
他說,螺肉是相當特別的食物過敏原,與紅肉過敏患者相同,同時都對塵蟎過敏,過敏症狀都是血管性水腫,同時低血壓、產生氣喘,嚴重就會過敏性休克。
他解釋,紅肉過敏也相當少見,通常是人被蜱蟲咬到後,蜱蟲注射特殊物質到人體內,使人體肌肉蛋白出現變化,之後接觸紅肉就出現食物過敏,至於螺肉過敏機轉可能類似,但尚待研究。
國際上許多過敏案例與軟體動物有關,徐世達呼籲,嚴重過敏症狀來得又快又急,一旦出現,一定要盡速就醫。
資料來源:https://www.udn.com/news/story/11318/4235158?fbclid=IwAR0E_TxCp8ooUgRW25ptDWBCUZA-PDT0_81nkIwpNSnlxHiopEBT57ybP5Q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4月1日 星期三
過敏測試知多D
<為什麼需要過敏測試? >
通過過敏測試,你可以更了解自己的過敏傾向,並且避免過度戒口或迴避懷疑致敏的因素。你亦可避免意外誤食致敏原,防止生命危險。此外,正確診斷藥物過敏反應與否,可减低尋找其他相關藥物的成本與時間,例如抗生素治療,加速痊癒。
<甚麼是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是指某種致敏原進入體內後,被免疫系統當成入侵的病原,發生了錯誤的免疫反應,而對人體造成了不良影響。食物過敏因變不少人,一般食物過敏的症狀會在進食後數分鐘發作,病情嚴重者甚至可以威脅生命。
<何時需要測試? >
如果進食或接觸懷疑致敏原後,出現以下典型過敏症狀,可考慮進行測試:
- 呼吸系統: 喉嚨緊繃、呼吸短促、喘息、聲音改變
- 皮膚:麻疹、痕癢、腫脹、 血管性水腫
- 腸胃:噁心、嘔吐、腹痛、 腹瀉
- 心血管:.頭暈、低血壓、虚脱
<需要測試什麼? >
首先,不是所有懷疑對食物有過敏反應的人都需要做測試,而是根據自己的過敏病史向醫生諮詢意見。現時沒有一種測試適合所有人,同時坊間有很多沒有用或虚假的測試,例如:IgG 測試、能量場測試、頭髮測試等等。
醫生提議最標準為食激發測試,該測試是在專業醫護人員監察下進食疑似致敏原檢測。但醫生提醒因隨時會出現生命危險,絕對不應該在家自行嘗試。另外,有任何測試報告都切密自行解讀及戒口,這亦是十分危險的行為。
<「食物不耐受反應」等於食物過敏? >
常見的對食物的不耐反應(如乳糖不耐症等)與食物過敏是不同。這種反應並不是經由免疫系統引發,有可能因為身體沒有製造足夠的酵素來幫助消化所導致,跟食物過敏沒有關係,並不屬於過敏測試範圍。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