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

食蛇祛風治濕疹痕癢




秋風起三蛇肥,秋冬是食蛇進補好時機。中醫師表示,蛇有祛風、通痹、除濕及溫補四大功效。皮膚乾燥、容易痕癢及患慢性濕疹人士,食蛇有助保養皮膚及減少痕癢。惟體質屬陰虛火旺,如容易口乾、經常睡眠不足者則不宜食蛇進補,以免火上加油,加劇喉嚨痛、失眠等症狀。


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馬俊豪醫師表示,臨床觀察近期開始有不少病人因皮膚痕癢,包括慢性濕疹患者求診,估計因轉季引致病發,不少患者會查詢是否有適合食療推介,他一般會介紹食蛇祛風。


烏梢蛇功效較佳

在中醫角度,皮膚痕癢與風有關。馬指,當身體因壓力大致有肝火或因睡眠不足、大病引致血虛,都會產生「內風」,皮膚會缺乏營養變得乾燥。秋冬乾燥及氣候多風便是「外風」,若身體同時受「內風」及「外風」侵襲,當「外風」牽動「內風」,皮膚就會出現痕癢症狀,此類人士特別適合食蛇祛風。患上慢性濕疹亦適合食蛇止痕,與急性濕疹患處會十分痕癢、有滲液不同,慢性濕疹患者常見有皮膚乾燥、脫皮、患處呈淡紅色等症狀。

食肆常用作炮製蛇羹、蛇湯等食物包括烏梢蛇、白花蛇,其中烏梢蛇性質較平和,適合各類人士進食。烏梢蛇尤其祛風功效較佳,多用於皮膚乾燥、痕癢或容易敏感人士上。至於白花蛇藥性偏溫,比較適合關節慢性發炎、四肢痹痛等人士,有通痹及改善痹痛等症狀效用。


更年期、腎病者不宜

至於蛇羹、蛇湯、蛇肉及蛇酒等其實性質分別不大,功效視乎蛇的品種。馬指要留意酒有活血通絡的藥效,故蛇酒特別適合體質虛寒兼慢性關節炎患者,如經常四肢冰冷、異常怕凍等人士。皮膚病患者包括患濕疹,不宜飲蛇酒,以免皮膚血管擴張而加劇痕癢,建議受皮膚痕癢困擾的人士,可一星期食蛇一至二次,另不妨煲「烏蛇止癢湯」祛風、潤膚止痕。

礙於蛇含有豐富蛋白質,痛風症及腎功能差的病人均不宜食用。另外,蛇肉屬溫補食物,若體質屬陰虛火旺,即平日容易有口乾、睡眠不足、發熱、口腔潰瘍等症狀,常見於經常捱夜、更年期女性,都應避免食蛇,否則會加劇相關症狀,帶來失眠、喉嚨痛等問題。感冒未痊癒人士也不宜食蛇,會影響康復。 





參考資料: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1111/19368194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腸仔火腿午餐肉 濕疹都關佢哋事?






午餐肉、火腿、香腸等醃製加工食物,長期進食除了提高患大腸癌風險外,原來也可以誘發濕疹。皮膚科醫生表示,醃製食品在製作過程中有機會產生「組織胺」成份,令血管擴張及加劇皮膚發炎反應,是誘發濕疹的元凶,故有「濕疹底」人士為健康着想宜減少進食。


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皮膚科臨床助理教授陳俊彥表示,臨床上也曾有病人懷疑因大量進食加工醃製食物後,濕疹病情變差的求診個案,多見於參與BBQ或打邊爐等活動後,因吃太多香腸、午餐肉、火腿等加工食物,引致濕疹突然爆發而求診,故建議曾出現此情況的濕疹患者,應少食各類加工食物。

成人濕疹發作成因眾多,很多時難以歸究單一原因,一般由食物敏感引起並不常見,但由加上食物引發除外,患者通常受多個因素影響而發作,「多數病人遇到傷風感冒、發燒、壓力大、唔夠瞓、唔夠休息等,都會令免疫系統失調,容易令皮膚發炎的情況加劇。例如學生要準備公開考試、或上班一族「做Audit(核數)要『趕死線』,每日瞓4、5個鐘,就容易濕疹發作」。

由食物敏感引起的濕疹症狀,多見於5歲以下兒童,陳指,由於兒童的免疫系統未成熟,所以有機會對未接觸過的食物出現敏感反應,但隨着年紀漸長,當免疫系統逐漸適應後,通常病情會有改善。常見引起兒童出現濕疹的食物包括奶類、雞蛋、貝殼類海產、魚類及海鮮。醫學界現時有敏感測試,可為患者找出致敏元凶。

市民若懷疑濕疹症狀與食物有關,陳建議可撰寫飲食日記,記錄每日進食的食物,找出可疑食物,然後再與醫生商討是否需要針對一至兩款食物做敏感測試,以便「對症下藥」,預防濕疹復發。 





參考資料: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1111/19368433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吃螃蟹後,小男孩生殖器腫如氣球!家長一定要注意這些危險食品!



時下,正是吃螃蟹季節。武漢光谷小男孩小明吃螃蟹後,卻發生過敏反應,生殖器包皮腫脹如氣球。

3歲的小明之前一直沒有吃過螃蟹。近日,小明在媽媽指導下,剝開蟹殼,吃了1隻多螃蟹。沒想到第二天,小明哭著告訴媽媽下體疼痛。媽媽一看,小明的生殖器前端包皮腫得像一個鵪鶉蛋大小的氣球。母子倆連忙來到醫院泌尿外科就診。

醫生診斷是過敏所致。經兩天抗過敏治療,小明下體的腫脹消失,身體恢復正常。醫生建議6歲以下兒童不吃或少吃蝦蟹等食物,以免發生過敏反應。值得注意的是包括魚類、蝦類、蟹類、魷魚、貝類等,特別是不新鮮的海產品更容易誘發過敏。

除了,螃蟹等海鮮之外,這些食品也容易導致孩子過敏,家長一定要注意:

鮮牛奶

牛 奶中所含蛋白質不同於母乳或配方粉,所以寶寶很難吸收,且還有可能導致腹瀉或發疹等過敏或食物不耐受的症狀。寶寶1歲後可以添加一些奶製品,如奶酪、酸奶 等,鮮牛奶最好2~3歲後食用。如果寶寶確診為牛奶過敏的,要用水解蛋白、深度水解蛋白或胺基酸配方奶,不能輕易喂鮮牛奶。

添加方法:初次喂時要少量且要與母乳或配方粉一起喂,若無異常再逐漸增量。

雞蛋

雞蛋中含有一種能使寶寶過敏的物質——卵清蛋白。未滿1周歲的寶寶因腸胃功能不全,不能分解雞蛋蛋白質,因此容易產生過敏反應。尤其是雞蛋白,比雞蛋黃產生過敏的危險更高,如果寶寶是過敏體質最好在2歲後喂更安全。

添加方法:將雞蛋煮熟或蒸熟後喂才容易消化。一般來說,蛋黃從1/4開始,蛋白則少量嘗試即可。

蠶豆等豆類

蠶豆病與遺傳有關,一般在吃後24小時至48小時內出現急性血管內溶血。病情輕者,可持續1~2天或1周左右,症狀逐漸減輕而痊癒。嚴重者可出現昏迷、休克、腎功能衰竭。如不及時治療,發病1~2天內可危及生命。

專家表示,蠶豆病高發於男孩,且大多在9歲以下,成年後少見。因此,9歲以下兒童第一次吃蠶豆時一定要謹慎,兒童吃蠶豆後一旦出現低熱、腹痛、皮膚發黃、尿色加深等症狀,須立即送正規醫院就醫,以免貽誤病情。

菠蘿等水果


含有菠蘿蛋白酶,它是一種蛋白質水解酶。菠蘿中的少量蛋白酶吃到胃裡後就被胃液分解破壞。但是有少數人對這種酶有過敏反應。吃後15~60分鐘左右出現腹痛、噁心、嘔吐、蕁麻疹(俗稱風疹塊)、頭痛、頭暈等症狀。嚴重的還會發生呼吸困難及休克。所謂菠蘿過敏就是指此而言。

如果為了保持菠蘿的生鮮口味,可以把切成片或塊的菠蘿放在鹽水(一般燒菜的鹹度)里浸泡30分鐘左右,再用涼開水浸洗去鹹味,也同樣可以達到脫敏的作用。給寶寶吃菠蘿要切成薄片,用鹽水浸泡,或加熱煮。

生吃水果容易誘發過敏症狀,特別是水果的種子和果皮更容易誘發過敏。

花生等堅果

過 敏危險性高,且消化困難。有不足1%的人對堅果、堅果製品、某些種子,如芝麻等有嚴重過敏現象。如果父母有諸如花粉熱、哮喘或濕疹之類的過敏現象,寶寶會 有較高的過敏風險。那麼,寶寶3歲之前,都不要讓他吃此類食物。如果家族成員沒有過敏史,可以給6個月以上的寶寶吃磨碎的堅果和堅果醬,包括花生醬。

避免意外窒息,花生顆粒最好3歲以後吃。寶寶吃花生,還有卡住氣管,意外窒息的危險,建議等到3歲以後再給寶寶嘗試。此外,核桃、開心果、腰果、大杏仁、松子和栗子等果仁經常引起過敏,而且可以誘發較重的過敏症狀。

孩子過敏主要跟每個孩子的體質相關,不能一概而論,因此,寶爸寶媽在喂養孩子時要個別對待。



資料來源: www.allergic-rhinitis.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11月6日 星期五

秋天濕疹易復發 如何改善?

踏入秋季天氣開始乾燥,皮膚裏面的水份也更易流失,令濕疹更易復發,病情更為反覆,令不少家長和孩子困擾和無奈。但其實只要有適當的治療,病情可得到應有的改善。




病徵及成因

異位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是一種有復發性的皮膚炎,受影響位置會痕癢,常見於面頰、關節位置。而當中不少患者或家人也會有其他敏感如鼻敏感和哮喘。

秋天皮膚開始乾燥,遺傳因素亦會令皮脂不足,引致表皮屏障功能障礙,皮膚細胞之間出現裂口,令細菌或致敏原較容易進入皮膚。當環境中的致敏原: 如塵蟎、花粉、堅果等進入皮膚後,會令部份人的免疫系統對過敏原反應過大,引起皮膚炎。

治療方法

1. 避免刺激因素,包括致敏原和微生物: 可留意皮膚炎發作前有否使用新的皮膚產品或藥物。可選用吸汗的純棉衣物,盡量避免用地氈、有毛玩具或飼養有毛的寵物。經常以暖水清洗床單,枕套,窗簾以減少塵蟎。


2. 皮膚護理: 一日可多次使用溫和,不含防腐劑的護膚品可有助補充皮膚水份,減少復發,如用含補充皮脂成份(如Ceramide)的產品更佳。洗澡的時間不宜太久,盡量避免浸浴,應以溫水洗滌以減少皮脂流失。


3. 當病發時應以藥物控制皮膚炎,消炎方法取決於當時的嚴重程度。輕微情況下通常可以連續使用潤膚膏和短暫使用外用低強度的類固醇來控制,口服抗敏感藥可幫助 舒緩瘙癢。在嚴重的情況下,可能需要較強力的外用類固醇,甚至利用紫外線光療和口服免疫系統抑製劑以控制病情。

很多患者或家長忽視了潤膚膏的重要性,或太擔心外用類固醇的副作用而放棄使用,其實只要有皮膚科醫生密切監測,使用適當強度的藥物,病情受控時間歇性用藥的話,出現嚴重副作用的風險將大大減少。




資料來源: www.allergic-rhinitis.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