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5日 星期一

公院缺“過敏專科” 病人求診無門

【大公報訊】記者朱樂怡報道:香港公立醫院不設成人過敏專科,有嚴重過敏病患者表示,獲私家醫生確診需隨身帶備緊急藥物“救命針”,但到公院配藥時,竟因為“無呢科(過敏科)”而被拒轉介,要自行查詢多個部門後才獲處方藥物,頓感求診無門。香港過敏協會昨日指出,公院兒科設過敏專科,但病人于成年後便求診無門,希望香港聘請海外專才,增加過敏專科醫生。
  過敏病人遭拒絕轉介
  麥女士於六年前食了兩粒花生糖,引致“封喉”,求診後發現患有花生過敏,她其後雖已戒口,但濕疹變得更嚴重。她到公院求診,但“治標不治本”,只獲處方藥物紓緩濕疹症狀,卻未能找出病因。她自行到私家診所接受血液測試,發現原來是對很多物質有過敏反應,包括洋葱、蒜頭、蘋果及塵蟎等,令濕疹病情加劇。
  私家醫生根據麥女士的檢測報告,診斷她屬嚴重過敏,隨時有過敏性休克,或引致呼吸困難等風險,故寫信轉介她到公立醫院配備“腎上腺素注射器(救命針)”,以作不時之需。但公院竟稱沒有過敏專科,拒絕轉介,麥女士自行查詢多間醫院後,終於在四個月後,獲一間公院的內科醫生處方藥物。
  一醫生服務117萬人
  香港過敏科學會主席李德康表示,過敏專科通常提供脱敏治療,雖然不能令病症斷尾,但可令過敏症在隔十多年後才翻發。不過,本港現只有八名兒童過敏醫生及兩名成人過敏專科醫生,平均一名過敏科醫生要服務117萬人口,大幅落後其他地區如日本、菲律賓及澳洲等。
  兒子患有嚴重過敏的香港過敏協會會長林紅稱,本港公立醫院設有兒童過敏專科,一向有為兒子提供營養飲食的建議,但兒子現已16歲,未知18歲後可轉介至哪一科繼續監察病情,感到彷徨。
  李德康建議,當局聘請海外專才,並增強培訓專業醫護人員,爭取達至過敏醫生對人口比例維持在一比十萬,即至少16名兒科過敏醫生及54名成人醫生,以改善本港過敏症的醫療服務。
         李德康醫生(左)及林紅建議當局改善本港過敏症的醫療服務/大公報記者朱樂怡攝
參考資料: http://news.takungpao.com.hk/paper/q/2017/1018/3504033.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5月18日 星期一

免疫治療脫敏復發率低

【本報訊】要擺脫嚴重食物敏感為生活帶來的困擾,患者可以考慮接受治療根治。兒童免疫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何學工表示,免疫治療近年逐漸興起,成為治療各類敏感病症的方法,主要分為於皮下注射免疫藥物的免疫注射,及於舌底滴上含致敏原溶液的舌下脫敏治療。免疫治療對兒童及成人同樣有效,最適合傳統療法療效不理想的病人,能在療程中逐漸建立正常的免疫力,副作用十分罕見,而且治療後復發機率較低。

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在幼兒一歲前,家長可以採取不同方法預防子女患上食物敏感。兒科專科醫生莊俊賢建議,幼兒五至六個月大時,家長可在子女膳食中加入煮熟的雞蛋,對於四至12個月大的幼兒,則可適量餵食花生醬等含花生成份的食物,預防患上雞蛋和花生過敏。

準媽媽餵哺母乳至幼兒六個月大,有助預防子女患上食物過敏。由於濕疹是引發食物過敏的高危因素之一,家長應積極控制子女的濕疹病情。但他提醒家長,如子女已經對雞蛋和花生過敏,食用後或會產生不良反應,家長最好先徵求醫生的意見,才計劃調整日常膳食。



何學工(左)建議食物敏感者接受脫敏治療。張柏基攝



資料來源: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612/20701556?fbclid=IwAR32APwrMy9tLT79FDeS81Y1BW5HDzt7f5-Aqgv9Gm3OuaGvYSFDUYOKbdU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2020年5月11日 星期一

食物過敏 戒口不治本 4個月大起細嚼 抗敏力更強 (下)

食物過敏是一種免疫疾病,引致過敏的物質一般為蛋白質或含醣蛋白,對大部分人無害,但過敏病患者的免疫系統卻會誤認為有害物質。患者一旦接觸這些物質,體內即會產生稱為免疫球蛋白(IgE)的特殊抗體,並與致敏物質產生反應,繼而刺激人體釋放引發各種徵狀的化學物質。免疫球蛋白(又稱為「過敏抗體」)是引發過敏反應的重要媒介,免疫系統會為了嘗試保護身體而開始產生IgE,IgE抗體會留在體內,並在患者下次接觸到這種過敏物質時產生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管收窄、血壓下降、皮膚痕癢、紅腫等,嚴重的更會危及性命。

訓練黃金期:4個月至1歲

至於什麼時間開始讓嬰兒進食含致敏原食物,以預防過敏?雖然世界衛生組織有指引指,最理想是以純母乳餵哺嬰兒至6個月大,隨後才逐漸添加適量的固體食物,但由於嬰兒自4個月至1歲是「預防食物過敏的黃金期」,接受能力較高,媽媽可以於這段期間讓嬰兒「多嘗幾款」含致敏原的固體食物,好讓他們「打個底」,以預防日後對特定食物過敏。

逐少試食過敏食物 隔2日轉款


建議開始時,可先試幾款不是常見會引起過敏的食物,如瓜類熬成的湯,再慢慢讓他們進食雞蛋(開始時可從蛋黃開始進食,逐漸改為1/8個雞蛋至1/4個雞蛋)、花生湯、花生糊等。而過往傳統的說法是每種致敏原食物要吃一星期才可轉下一種,但其實「時間有限」,只得8個月,建議每款食物吃兩天便轉一種,好讓嬰兒接受更多類型的食物。

我的兒子也是4個月大開始進食固體食物。當然,這些固體食物只能視為小吃,並不能取代母乳作主食。值得留意的是,以母乳餵哺的嬰兒,若要試飲牛奶,則最好1歲後才嘗試。

在試食過程中,如果小朋友出現皮疹、蕁麻疹、皮膚痕癢,就應停止進食該種食物並盡快求醫,由醫生診斷是否因過敏引起的徵狀。

■知多啲

母乳媽媽與啡無緣?

「既然毋須特別戒口,提早讓嬰兒接觸致敏食物可以預防過敏,餵哺母乳的媽媽,是否咖啡都可以飲?」雖然研究指出媽媽們不用特別戒口,亦可提早讓嬰兒攝取含致敏原的食物,但嬰兒愈小,對咖啡因分解的能力就愈低,為免對嬰兒的腦部發展造成影響或是不肯入睡,媽媽們在寶寶6個月大前還是暫時忍口,待寶寶6個月後,媽媽才可偶然淺嘗。




                                                         



資料來源:  明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5月8日 星期五

食物過敏 戒口不治本 4個月大起細嚼 抗敏力更強 (上)

對付食物敏感,「避之則吉」是一直以來的大原則。然而,早前權威醫學期刊《新英倫醫學雜誌》發表一篇研究報告,跟大眾認知剛剛相反。研究發現嬰兒自4個月大開始,進食含有花生的食物至5歲,反而有助他們預防花生過敏。

媽媽們隨即有一連串疑問﹕餵哺母乳的媽媽,是否從此不用戒口?其他容易致敏的食物,是否亦要盡早餵食?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以純母乳餵哺嬰兒至6個月大,那是否6個月大才開始餵哺容易致敏的食物?

「牛肉、海鮮、花生等全部都唔食得,唔係BB會皮膚敏感㗎,係都等佢哋一歲先啦!」不少媽媽,對這句說話都不會感到陌生,因為擔心嚴重食物敏感會危及性命。

其實,戒口不止是中國人傳統,外國亦有這套說法。由於擔心嬰兒過早接觸致敏原食物會導致體質過敏,因此很多媽媽自懷孕開始戒口,餵哺母乳期間亦不敢貪吃,直至嬰兒斷奶後才「任務完成」,大吃特吃。

的確,媽媽攝取的食物會影響嬰兒接收的營養,而選擇餵哺母乳的媽媽更甚,因此媽媽們的擔心不無道理。

《新英倫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在2015年發表名為Learning Early About Peanut(LEAP)的研究,於2006至2009年期間找來530名,介乎4至11個月大的嬰兒,接受為期6年的追蹤研究。研究先為嬰兒做皮膚花生過敏測試,按測試結果把他們分成陽性組和陰性組,每組再隨機分為攝取花生組及不攝取花生組,即總共4個組別。當中攝取花生組的嬰兒,不論皮膚花生過敏測試呈陽性或陰性,也於每星期攝取約6克的花生蛋白質,直至5歲大為止。

研究:抗敏效果有持續力


結果顯示,同屬皮膚花生過敏測試呈陽性,不攝取花生組中有35.3%的小孩對花生過敏,而攝取花生組的只有10.6%,過敏現象少了七成。另外,同屬皮膚花生過敏測試呈陰性的小孩,不攝取花生組有13.7%對花生過敏,攝取花生組的則有1.9%。

為再次引證嬰兒較早進食含有花生的食物,有助預防花生過敏,4個組別的小孩於5歲後停止攝取花生蛋白質,1年後再接受皮膚花生過敏測試。結果不攝取花生組別的過敏率為18.6%,有攝取花生組別的則為4.8%,對花生過敏的比例未有顯著增加,說明這預防過敏的方法有一定的持續性。雖然長遠的效果仍有待證實,但是次研究的確推翻了舊有的想法,令媽媽們十分關注。

「其他致敏食物如﹕雞蛋,是否同一道理?幾時可以給BB食?」不少媽媽得悉這個研究,立即有上述疑問。其實食物過敏又豈止一種食物呢?致敏的食物千奇百怪,除了花生果仁類食物,雞蛋、牛奶、海鮮等的食物過敏都很常見。上述研究雖然只針對花生,但其他致敏原食物致敏的原因亦大致相同。
....... 續






資料來源:  明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