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7日 星期三

如何減少塵蟎致敏原?



想有效地減少塵蟎致敏原,首先要減少活生生的塵蟎及塵蟎致敏原(塵蟎糞便),以及避免與塵蟎致敏原接觸,由於塵蟎是依靠濕氣生存,所以,將室內的濕度調低於50%,便可有效控制塵蟎。


防塵蟎套

防塵蟎套是可減少患者接觸致敏原的一個有效方法


因家居塵蟎主要居住於床褥、枕頭、被單、地毯、毛公仔和梳化等地方,使用微纖維(microfiber) 的防塵蟎套,有助減少患者對塵蟎的接觸。塵蟎致敏原(塵蟎糞便) 的體積直徑約7 µm微米(0.007 mm),換言之,MITE PROTEX 選用的物料針孔直徑約5-6 µm(微米),便可有效地阻隔塵蟎致敏原。


提醒一下,不是所有的防塵蟎套都同樣有效,建議購買一些有臨床試驗及學術研究的防蟎產品,防塵蟎套大概每4個星期清洗一次。


對於一些不可用熱力處理的物件

如公仔、玩具等,可用冷凍方法,即把物件放在攝氏零下的冰箱內儲存24小時,可將塵蟎凍死,然後再用冷水洗走塵蟎的屍體和它的糞便,而乾洗亦是殺死塵蟎的方法之一,但未必能夠清洗已經存在的塵蟎致敏原。


羽毛枕

最後,不少人都誤以為羽毛枕頭較容易引起敏感。有研究發現,乳膠和其他物料所製造的枕頭,造成敏感的機會比羽毛枕頭多5-8倍,因羽毛枕的外層質素比較高,能較有效隔離致敏原,所以產生敏感的機會亦減低了。


地毯-塵蟎的潛藏聖地


地毯是塵蟎藏匿的地方,當家居的濕度較高時,地毯所引起的問題亦會較嚴重,若有需要使用地毯,應盡量選用物質稀疏,使塵蟎難以潛藏。市面上有數種化學物料聲稱可以處理塵蟎,但到目前為止,尚沒有非常有效的殺蟎物料或減少地毯塵蟎致敏原的化學物料,所以妥善的方法還是放棄使用地毯吧。


吸塵機


家居使用吸塵機十分普遍,但選購時最好裝上高效率的過濾網,鑑於一般的吸塵袋出口直徑大於10µm(0.01 mm),塵蟎的致敏原(0.007 mm)可透過吸塵袋的出口位置返回空氣中,而高效率的過濾網可過濾1µm(0.001 mm)以下的微粒,能有效地阻隔致敏原。


資料來源:https://anti-mite.com.hk/mite-allergy.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1年1月15日 星期五

5%港孩食物敏感嚴重可致死! 醫生吁學校訂指引教老師打「救命針」





不少港人受不同程度的食物敏感困擾,一般症狀包括出疹、痕癢及舌頭腫脹等,但嚴重可導致休克甚至死亡,患者不應掉以輕心。本港現時估計有約5%兒童為食物敏感患者,通常在3歲前發病,若患濕疹或有家族敏感病史更加高危。有醫生指,公眾對食物敏感的認知不足,建議政府加強推廣餐廳無敏餐單,並要求學校制訂過敏性休克處理指引。


食物敏感由免疫系統失誤引起,患者身體誤認特定食物為有害物質,引起過敏反應,包括痕癢、出疹、舌頭腫脹,嚴重者則會出現呼吸困難,甚至有休克和死亡的風險。食物敏感常見的致敏原包括花生、堅果、魚類、甲殼類海產、牛奶、雞蛋、小麥及大豆等,政府已要求預先包裝食物在標籤上列明有關食物成份。


世界過敏組織將本周定為「世界過敏周2019」,並以食物敏感為主題。全球各國有1%至10%人口患各類食物敏感,而本港則估計約有5%兒童患者,但成人患者數量則欠相關統計。而食物敏感最常在3歲以前首次發病,然後以驗血及皮膚點刺試驗等方法確診,並進一步透過食物激發測試確認致敏量。


香港過敏協會顧問、兒科專科醫生莊俊賢指出,食物敏感與其他過敏疾病有密切關聯,例如濕疹和哮喘等,因此如屬過敏體質、或有家族敏感病史,患食物敏感的風險更高;亦有海外研究顯示,如兒童本身患有濕疹,患上食物敏感的機率比一般高2至4倍。


莊指,要減低子女患上食物敏感的風險,婦女可喂哺母乳至少4個月,並在幼兒開始食用固體食物時(通常約6個月大時),嘗試在他們餐單加入常見的致敏食物,或能協助免疫系統正確辨別食物;但孕婦懷孕時戒口卻無助減低幼兒患食物敏感風險。


香港過敏科醫學會會長、兒童免疫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何學工表示,如食物敏感患者誤食致敏食物後出現休克跡象,應立即注射俗稱「救命針」的腎上腺素自動注射器,但大眾對食物敏感的認知不足,即使患者有隨身攜帶,緊急情況下旁人未必知道如何使用「救命針」急救。加上一般餐廳少有詳列食物材料,亦增加患者誤食導致病發的風險。


何指,政府應加強公眾對食物敏感的認知,並推動餐廳及航空公司制訂無敏餐單,進一步立法要求生產商在食品包裝上列出所有可能致敏成份,以保障患者安全。而兒童有較大機會誤食致敏食物,學校亦應制訂過敏性休克處理指引,及訓練教師正確操作「救命針」。


古太一家本身並無敏感病史,但6歲的兒子卻屬於過敏體質,曾患輕度濕疹和哮喘,兒子3歲時更因接觸腸粉麻醬後引起嘴唇紅腫,其後確診對花生敏感。古太自此深感大眾對食物敏感和其後果認知不足,外出用膳時危機處處,必須事先詢問食物是否含有花生,但有時連店員也不知食物是否有花生成份。


古太亦安排兒子隨身攜帶2支「救命針」以防萬一,但她坦言,學校老師曾指不懂使用怕生意外,為此表示憂慮,後來幸得過敏協會協助向校方講解使用方法,才獲校方承諾有意外時會先為古太兒子打「救命針」。古太希望政府能加強向大眾宣傳食物敏感的嚴重性,提高社會認知和警覺,以減少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危機。


資料來源: http://jext.hk/new23-chi.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