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敏感不容忽視,輕則出疹,重則可致過敏性休克、死亡。香港過敏協會表示,本港約有5%兒童有食物敏感,高危食物包括花生、牛奶、雞蛋等,海外研究更指中度至嚴重濕疹兒童,出現食物敏感的機會率比正常兒童高2至4倍。協會料本港食物過敏症的患病率會持續上升,倡議政府加強社會過敏診療服務。
食物過敏是指身體對一般人進食沒有問題的食物,產生不正常的免疫系統反應。家長古太形容,其現年6歲的幼子是一個「過敏人」,初生不久便有濕疹、哮喘及鼻敏感等問題,3歲時更證實對花生嚴重過敏,日常外出進食及上學都會格外小心,尤其關注食物中會否含有花生。惟她憶述,曾遭食肆職員當成「怪獸家長」,被批過分緊張、麻煩等。
古太續稱,幼子每天上學都需要隨身攜帶俗稱「救命針」的腎上腺素注射器,以防嚴重食物過敏發生休克反應時,可自行緊急注射。她說,曾要求學校教職員在兒子有需要時為他打「救命針」,但教職員以自己並非醫護人員及憂慮不熟識指引為由推搪。
香港過敏協會顧問、兒科專科醫生莊俊賢表示,約有5%的香港兒童有食物敏感,多屬有過敏性體質,食物過敏患者一旦接觸敏感食物,可引致出疹、面部及舌部腫張、呼吸困難、頭暈和血壓降低,若情況嚴重,可導致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常見的食物致敏源包括:
莊指出,食物過敏者可同時患有濕疹、哮喘及鼻敏感等多種過敏症,並引述海外研究指出,患有中度至嚴重濕疹的兒童,出現食物敏感的機會率比正常兒童高2至4倍。他解釋,濕疹者的皮膚保濕能力較差,遇上發炎情況時,皮膚表面組織或遭破壞,不慎接觸食物致敏源,身體會誤認有關食物為外來有害物質,當患者再次進食該類食物,便有機會出現過敏反應。
香港過敏科醫學會會長、兒科免疫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何學工稱,西方國家食物過敏症的患病率於過去二、三十年間持續增加,而港人的飲食習慣亦傾向西化,料本港食物過敏的患病率亦會持續上升。
香港過敏協會副主席吳碧儀期望,大眾可正視食物敏感問題,建議政府提供足夠的過敏診療服務,並推動餐飲業制定無敏餐單,學校亦應制訂過敏性休克處理指引,以訓練教師正確操作「救命針」。
預防食物敏感的方法:
食物過敏是指身體對一般人進食沒有問題的食物,產生不正常的免疫系統反應。家長古太形容,其現年6歲的幼子是一個「過敏人」,初生不久便有濕疹、哮喘及鼻敏感等問題,3歲時更證實對花生嚴重過敏,日常外出進食及上學都會格外小心,尤其關注食物中會否含有花生。惟她憶述,曾遭食肆職員當成「怪獸家長」,被批過分緊張、麻煩等。
古太續稱,幼子每天上學都需要隨身攜帶俗稱「救命針」的腎上腺素注射器,以防嚴重食物過敏發生休克反應時,可自行緊急注射。她說,曾要求學校教職員在兒子有需要時為他打「救命針」,但教職員以自己並非醫護人員及憂慮不熟識指引為由推搪。
香港過敏協會顧問、兒科專科醫生莊俊賢表示,約有5%的香港兒童有食物敏感,多屬有過敏性體質,食物過敏患者一旦接觸敏感食物,可引致出疹、面部及舌部腫張、呼吸困難、頭暈和血壓降低,若情況嚴重,可導致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常見的食物致敏源包括:
- 花生
- 堅果
- 魚
- 甲殼類海產
- 牛奶
- 雞蛋
- 小麥
- 大豆
- 種子(通常是芝麻)
莊指出,食物過敏者可同時患有濕疹、哮喘及鼻敏感等多種過敏症,並引述海外研究指出,患有中度至嚴重濕疹的兒童,出現食物敏感的機會率比正常兒童高2至4倍。他解釋,濕疹者的皮膚保濕能力較差,遇上發炎情況時,皮膚表面組織或遭破壞,不慎接觸食物致敏源,身體會誤認有關食物為外來有害物質,當患者再次進食該類食物,便有機會出現過敏反應。
香港過敏科醫學會會長、兒科免疫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何學工稱,西方國家食物過敏症的患病率於過去二、三十年間持續增加,而港人的飲食習慣亦傾向西化,料本港食物過敏的患病率亦會持續上升。
香港過敏協會副主席吳碧儀期望,大眾可正視食物敏感問題,建議政府提供足夠的過敏診療服務,並推動餐飲業制定無敏餐單,學校亦應制訂過敏性休克處理指引,以訓練教師正確操作「救命針」。
預防食物敏感的方法:
- 懷孕或餵哺母乳期間戒口無助預防幼兒食物過敏
- 餵哺母乳最少4個月
- 研究顯示大概在6個月大幼童,可以逐漸開始進食不同種類的固體食物,長遠有助減少患上食物過敏機會
- 在一些高危患上食物過敏的幼童,應及早尋求醫生協助,找出食物致敏源
- 患濕疹的幼童應及早治療